第2章家园、大秦

易辰回到玉泉观,这是个小道观,前殿供着三清天尊,后面是个几间土砌屋子围住的小院。正间空着,正间左边一间是明月真人住,又左边一间是明月真人的大徒弟,也就是荷叶的师姐——赵师姐的房间,正间右边一间也是空的,再右间是荷叶的,但师父不在的时候荷叶都是住在山下陈村。现在荷叶这间给易辰住了。

荷叶正在找他:“小辰你又乱跑,不乖哦。”

易辰偷偷撇嘴,因为身体只有八、九岁,荷叶老以哄小孩的语气和自己说话。

易辰挂起天真的笑容说:“荷叶姐早,我看到日出了,好漂亮哦。”

为了不被当成妖怪,还是乖乖当个小孩吧。向真相只有一个的那个小孩致敬。

荷叶十一、二岁,比易辰高出一头,圆脸蛋大眼睛,是个亲切可爱的邻家女孩。

荷叶面对陌生人会拘谨不安,几天前易辰刚醒时和她说话,她还很紧张和局促。不过经过这几天易辰装小孩的刻意讨好,荷叶对他已如亲弟弟一般。

荷叶看到易辰身上的土,赶紧把易辰拉过来检查:“又摔跤了吗?没伤着吧?”易辰忙说没事。

荷叶看易辰确实没伤,想到这几天易辰的老是往山上跑,感觉不对,正视着易辰的眼睛道:“小辰是不是想家了?可不许这样,不许自己一个人偷偷到处乱跑,知道吗?外面有很多野兽有坏人很危险的。等师父回来肯定能帮你找到你的家,把你送回去的。不要着急,知道吗?”

易辰不想让她担心,而且迟早要说的:“荷叶姐,我是去练功去了,我记起在家的时候也是每天早上都要练功的。荷叶姐这么好,我怎么舍得走呢?而且我家在哪我还是想不起来。”低头装难过的样子。

荷叶眼圈一下红了,抱住易辰:“小辰不哭,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

骗了这个善良女孩,易辰有点惭愧,赶紧说道:“荷叶姐我饿了,有吃的吗?”

荷叶忙道:“我给你带了馒头和稀饭,在你屋里桌上,快去吃吧。对了,昨晚耿明师兄从城里回来了,待会我们去找他,你把你记得的以前的事情什么的和他说说,耿明师兄看的书多,肯定能找到你家的。”

耿明师兄也是明月真人的徒弟,听荷叶说平时在城里布庄记账,偶尔回来。

易辰装做很高兴的答应,心里却想着:前世哥住在高楼大厦的大都市,说出来你也理解不能;在前前世住在大唐皇宫和天一教总坛太沧山中,哥不想再和那些扯上关系。看来只有祭出失忆的大杀器了,哎,编谎话也是很费脑细胞的。

吃完早餐,和荷叶下山到山脚的陈村。陈村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村里大都是陈姓人家。走近那个被称为“家园”的小院子,听到一阵琅琅的读书声:“道可道,非常道……”

荷叶给易辰解释:“耿明师兄在城里给布庄记账,十天可以休息一天,师兄就赶回来给村里的孩子们教书,晚上再赶回城里。”

易辰随口问:“布庄记账的薪水----那个月俸很高吗?”

荷叶道:“师兄还是学徒,月俸有两百钱,布庄还供吃住呢。”

“荷叶姐,我又记不起来了,两百钱是多少钱?很多吗?”

“一个白面馒头四钱,一个粗面馒头两钱,两百钱省着用也可以当一个人半个月的吃食呢,我还一个钱也没挣过呢。”荷叶有些愧疚的说。

易辰无语了:泥马,一个月就一百个馒头,童工也不能这样苛刻啊。

“那我们的吃穿住,还有家园的花销,哪来的啊?”

“师父呀,师父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本事很高的,她在外面给人看病,然后有些好心人就会布施给我们。师父好厉害的,她常说好心人还是很多的。”荷叶说起师父又是一脸的崇拜。

易辰对荷叶的崇拜无语,对那位救命恩人更好奇了。

两人走进小院,在一间较大的屋子里站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有十几个坐在小凳子上的小孩子,正跟着神情严肃的消瘦少年大声朗读道德经。屋子后面还有三个小孩,明显是智障小孩,坐在椅子上自顾自的哼哼嘿嘿着,却也不吵到前面读书的孩子。

是的,“家园”就是一个由明月真人建起的抚养院。现在这个抚养院收养有六个小孩,都是五到八岁,三个是天生智障,另三个都有天生缺陷。荷叶说他们都是明月真人捡回来的。除这六个孩子外,其他读书的孩子是村子里的幼童。

看到这一幕,易辰又不由想起前世在孤儿院度过的时光。前世易辰在孤儿院长大,对孤儿院充满感情,出孤儿院后工作的大半收入都捐给了孤儿院。

见惯了地球上人心的黑暗,易辰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没有私心无私奉献的人易辰相信有,但不会太多。

前世易辰只见过一位真正无私奉献的人,就是孤儿院的院长婆婆,她孤老一生无儿无女,一辈子都奉献给孤儿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打击都坚持收留孤儿抚养孤儿。在易辰心目里,院长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除了院长婆婆,上到居委会民政局,下到孤儿院里的清洁阿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甚至有的人还想对孤儿院募捐到的善款咬上一口,畜生都不如。

易辰不相信明月真人也能像院长婆婆这般伟大,不过只要她做到院长的十分之一,对孤儿有一份真心,而不是利用或伤害这些孩子,易辰都愿意为这个家园出些力,就像前世一样。

“家园”平时主要是荷叶和一位陈嫂在照顾。平时荷叶都是住在陈嫂家,早上去道观清扫,然后一整天都在家园忙里忙外。现在又多了项给易辰送早餐。

荷叶和易辰在屋子外等待。少年开始给孩子们讲解所学句子的意思。其实道德经并不适合做启蒙教材,七八岁的小孩怎么也想像不出虚无缥缈的道是什么东西,更不说还有几个五六岁的孩子。不过这十几个孩子听得很认真,看来很珍惜读书的机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