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雪及杨天皓两人一听陈莲新圣旨到的喧声,一脸惊讶,沈若雪并低声对杨天皓说道:“天啊!原来陈公公护送圣旨前来!”    杨天皓则回道:“原来如此,难怪他说这事比他性命重要。”     而开门之人一听圣旨来到,急忙大开中门,迎接圣旨入门,并赶紧命人急奔前去通知府宅主人,同时引领陈莲新等三人前往大厅。    一入大厅后,厅内一名白衣壮汉身形英姿不凡,拱手恭迎陈莲新等三人,那人正是府宅主人。    杨天皓一见那府宅主人身影及面容,彷佛似曾相识,却又记忆模糊,双眼直瞧那府宅主人许久,但实在回忆不起。    这时,府宅主人已拜见陈莲新,并说道:“陈公公远到而来辛苦,请进请进。”    陈莲新回道:“将军,客气话暂且按下,等会再聊,如今军情紧急,本官奉命十万火急前来传令。将军,先接旨吧!”    “是!还请公公堂上宣旨。”府宅主人惶恐说道。    于是陈莲新由怀中取出圣旨,并立于堂前打开圣旨宣道:“九原太守接旨。”    只见府宅主人朗声说道:“臣郭子仪接旨。”    随后郭子仪及身旁从人,连忙跪地叩拜,并朗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旁的杨天皓及沈若雪,一生从未见过圣旨,见此情景不知该立还是该跪,一时不知应当如何自处,两人便面面相觑,手足无措站立一旁静观不语。    陈莲新则已朗声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叛贼安禄山兴兵谋反,罪无可赦,着命九原太守郭子仪为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即率朔方军东征讨逆,平定叛贼,钦此。”    陈莲新宣读圣旨毕后,郭子仪朗声道:“臣领旨,谢万岁。”    随后陈莲新将圣旨交给郭子仪接过后,郭子仪及身旁从人朗声谢道:“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莲新连忙上前扶起郭子仪,说道:“诸位请起!”  “公公,如今军情如何?”郭子仪焦急问道。    陈莲新一脸忧容,摇头叹道:“叛军已陷太原及河北诸郡,目前叩攻常山,并朝东京洛阳进军。圣上听取秦国桢大人之谏奏,想起当年李白先生曾上奏将军为国之将才,赦免死罪之事,这才想起将军,便立下诏旨,命将军领朔方军前往讨逆。”    听闻陈莲新述说李白当年上奏为自己乞命之事,郭子仪不禁感叹说道:“当年子仪因部属大意烧毁粮草,理应依军法问斩,却于太原城幸遇太白先生,蒙太白先生上奏乞命,及圣上厚恩,子仪才得延命至今。如今子仪为报圣上厚恩,必效死命,定要讨平安禄山叛军……”    郭子仪话未说完,突然,身旁一阵惊呼之声:“我想起来了!”    众人闻声一阵莫名,鸦雀无声,眼光盯着惊呼的杨天皓半晌,不知他为何惊呼。    原来杨天皓一听陈莲新提及李白,又闻郭子仪自白于太原城与李白相遇之事,终于忆起十二年前与李白于太原城所遇身缚囚车的白衣壮汉。  如今眼前的郭子仪英姿奇相,双眼目光如火照人一般的面容,正是十二年前他与李白于太原城所见之人,那时郭子仪身缚于囚车之上,临危之时仍面色红润,意气昂然之态,彷若不世英雄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因此终于唤起杨天皓久远的记忆。    于是,忆起往事的杨天皓兴奋对郭子仪说道:“将军,我记起来了,我识得你。”    郭子仪闻言皱眉看了杨天皓半晌,仍无印象,便回道:“上差识得我?但子仪似乎对上差毫无印象,敢问何时见过?”    杨天皓回道:“方才听你提起李白大叔,我这才想起小时曾见过将军,那时我与李大叔在太原城中,见过将军身缚囚车之上,当时李大叔上前拦住囚车,因而与将军见过一面。”    便在杨天皓叙述十二年前于太原城的往事之际,郭子仪的面容立时起了明显转变,惊讶的神情之中,一股激动涌上郭子仪心头,并诧异问道:“莫非……莫非你是……你是天皓小童?”    杨天皓闻言欣喜万分,不敢置信郭子仪竟能记得自己,喜道:“将军你竟记得我……”  杨天皓一语方毕,竟听得立于一旁的郭子仪长子郭曜也惊讶呼道:“你真是父亲所提的天皓小童……”    杨天皓不解他的惊呼,疑惑回道:“是!我是杨天皓。”    这时,只为当年一句道谢,寻了数十年的郭子仪竟红了眼眶,回想十二年前早应问斩殒命的他,只因李白上前拦住囚车一问,便此扭转他军戎一生的命运,而这一切起因,诚如当年李白向他提说,若非天皓小童相救落水的李白,若非杨天皓向李白提说囚车内身缚之人临危无惧的异样,才让李白心奇拦车相问,那时,他郭子仪早为刑刀之下的亡魂。    侥幸逃过当年的刑刀,郭子仪自然不知今后他将立下战功彪炳、万古流芳的千古功业,但眼前这位名留青史的汾阳王郭子仪,对于当年那无从去寻的救命恩人一刻也不曾忘却,如今那永铭于心的天皓小童便是眼前这少年,怎不令他涌情激动。    只见郭子仪一个出人意表惊煞在场众人的举动,竟是那一代名将郭子仪,突然双膝一跪,眼眶泛泪拜谢道:“我郭子仪此命再续,全赖天皓小童当年相救之恩……,郭子仪铭记十多年不敢或忘,时时寻找,如今恩人竟在眼前,请受郭子仪拜谢……”    杨天皓一见郭子仪下拜,心上一惊,连忙搀起郭子仪说道:“将军……将军,你……你……你折煞我也,请起请起。”    便在郭子仪下跪谢恩之时,一旁的郭曜竟也下跪谢道:“您真是父亲常提的天皓小童!郭曜在此拜谢您当年解救父亲性命大恩……”    杨天皓见郭子仪父子这一至情相谢实在有点莫名,毕竟当年他只是对囚车上的郭子仪有些好奇,却不想李白便好事上前拦住囚车细问,才知郭子仪乃是死囚,其后李白并向哥舒翰求情,以奏请唐玄宗赦免郭子仪死罪,实际真正挽救郭子仪性命之人乃是李白。    然因李白为人性情不羁,不爱世俗的谢恩报答,便向郭子仪推称一切乃天皓小童之恩,因此郭子仪便此永铭于心,十多年来一刻也不敢或忘寻谢天皓小童。    杨天皓不知这些细事,见郭子仪父子如此大礼拜谢,大惊之余连忙将二人搀起。郭子仪父子仍是连连称谢。    陈莲新一旁亲眼目睹郭子仪的真情至性,也说道:“若非杨少侠相助,本官也早已命丧黄泉,难以来传圣旨了!”    郭子仪闻言又是拱手对杨天皓谢道:“屡蒙天皓少侠相助,子仪实在感激不尽。”    杨天皓则腼腆回道:“路过相助公公而已,公公及大人无须放在心上。我与若雪姐姐也实不知陈公公护送的竟是圣旨。”    陈莲新道:“天皓少侠勿要见怪,本官圣命在身,途中遭逢叛贼同伙拦路要截圣旨,为求慎重,便未明说圣旨要务。而那时蒙天皓少侠相救,见你武艺不凡,又衡酌此次护送圣旨路有险阻,为防有失,才冒昧央请天皓少侠随同陪行,却没想天皓少侠果真侠义为怀,陪同前来,如今圣旨平安诏知郭将军,本官实在感激不尽呀!”    杨天皓谦逊回道:“公公你过奖了,我实在只是路过而已,若非难入太原城,也不知是否真会陪公公走这一趟呢!”    于是众人一番忘情至性的对语后,陈莲新又想起一事说道:“对了!将军,圣上有言,大军所需粮饷,恐得将军自行筹措,朝廷此刻恐怕也难支应将军了!”    郭子仪闻言心头一惊,并忧心说道:“这便遭了,我本兼任朔方节度右兵马使,深知朔方军所屯粮饷多寡,虽可足敷眼前讨逆之用,然安禄山所统范阳军、河东军兵精粮足,再加上史思明的平卢军一同叛乱,这场仗打下去,一年半载恐难平定。  估计现存粮饷仅能支应朔方军十个月开销,朝廷若无法拨粮,届时粮饷……恐将是我朔方军最大危机,这可如何是好?”    陈莲新闻言感叹回道:“唉!圣上……过去确实亏待朔方军了。那范阳军单单一年所配军饷,恐怕都足敷你朔方军五年之用。唉!如今感叹也无济于事,将军可有法子筹措粮饷?”    郭子仪摇头叹道:“朔方军地处西北,这边荒之地一时半刻难能丰收,纵可勉强筹措一点,却也苦了无辜百姓,不可轻率向百姓征用军饷。为今之计,我只能率军尽快打通东陉关,向外寻得一点补给,并早日平定叛军,便无粮饷之忧。”    陈莲新叹道:“如今也只能尽人臣之事,其余的……只能祈求上苍慈悲了!而苦的,却是那无辜百姓呀!”    虽有粮饷之忧,但讨逆意志坚定的郭子仪,随即慷慨激昂回道:“但请公公放心,为黎民苍生,为大唐社稷,纵使粮尽援绝,我郭子仪这条捡回的性命,誓死也会力保我大唐疆土不失一寸,定要粉碎那叛军痴梦。”    一旁的杨天皓听得郭子仪与陈莲新两人忧国忧民的对话,明了郭子仪所统帅的朔方军,未来恐有粮饷不足之虑,又自责自己未能依萧九叮嘱,早日将蓝田青玉交给朝廷高力士,及时揭发安禄山造反阴谋,以致酿成如此苍生浩劫。    而随着对眼前郭子仪那种为国为民的英雄气骨而感佩的杨天皓,也不由暗下决定,要为郭子仪的朔方军筹措军饷,以减轻自己内心的谴责,便将自己的决定与一旁的沈若雪商议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