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刘通了解了五行观的由来与神通后,一路感觉鹤鸣山道法深严,丛林肃静。但想着男子说自己父子短命,一路始终心中不快,如鲠在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和不安如影随形。

“爸,我知道这个道观为什么叫五行观了,但这座山为什么叫鹤鸣山呢?”刘通见刘祯情绪不高,打破了这沉默。

“这山起伏轩翔,形状像仙鹤,而且传说张道陵、张三丰等人在这里修炼得道时,都有石鹤鸣叫,所以叫鹤鸣山啊。”

“你不是说鹤鸣观离这里不远吗,我们直接去鹤鸣观吧,在那里睡帐篷啊,不然我们今晚下山,明天再上山,不是耽误时间吗。”刘通还是没有从男子讲述的道教传说中走出了,对山上的道观兴趣浓郁。

刘祯想想也对,便带着刘通抄小路往另一座山峰朝鹤鸣观方向走去。

两人沿着小路来到了一个山涧,刘通看见有山泉流下,在山涧平缓处形成小溪,紧步过去,洗手,掬起山泉洗脸。

刘祯见山涧水略显浑浊,几条小鱼不停翻腾,有点意外。难道水里有不干净的东西?便拉着刘通离开了水边。

刚动身,两人听到空中一阵杂乱的扑腾声,抬头,见成群的各种飞鸟从头顶飞过。

这时涧沟里也传来水响,有蛇鼠快速通过,噼里啪啦。刘祯本来就怀疑这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原来是蛇啊。

刘祯赶紧拉起刘通就走。

来到山涧对面山脚,刘通回身拉住刘祯,“老爸,你看,从这条小路上去,要到鹤鸣观估计天就黑了,望山跑死马,懂吗。我们沿着山涧上去吧。”

刘祯点头同意后,两人沿着山涧往上走,石头嶙峋,虽步行艰难,倒也顺利。

一路无话终至山顶。走向西边,却见一悬崖,一颗巨石犹如从天而降嵌入崖边,石面长宽两丈左右,下不见底,也象一个巨棒沿着崖边插入。

刘祯父子坐上巨石休息。刘通打开自己刘祯的大背包,拨拉里面的东西,挑了两个干净的生地瓜,递给刘祯一个,自己拿起一个咬了起来。

包里这些东西是刘祯向正在菜地浇水的五行观师父买的,准备晚上赏月时烤着吃。

但见夕阳已经落山,西天霞光璀璨,温风习习,让人全身放松。

此时正是八月,太阳下山,天仍大亮。

“老爸,你看那是不是我们上午去过的寺庙啊,同一座山上,老是会都看见道观和寺庙。”

“好像是的,他们有竞争关系,就像同行开店,你在这开,我也进来。”刘祯心情舒畅了,也开起了玩笑,“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

“那老爸喜欢和尚还是喜欢道士啊?”

“和尚不婚娶,不吃荤腥,违背人性、违背自然规律。如果百姓都信奉佛教,不婚娶,人类怎么延续,如果不吃荤腥,人体没有蛋白质等物质的摄入,不真成东亚病夫了?还有啊,它提倡逆来顺受,遁入空门,全然没有家国情怀。这种思想,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好处的。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应该积极进取。”

“老爸喜欢道教?”

“佛教是外来的,道教倒是本土宗教。西汉初期,无为而治,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道教思想被统治者充分认可,出现了一个道教的辉煌期。但是好景不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后道家衰落,后世有些统治者喜欢道家,道教没有好好把握机会,与时俱进。不少道士还走上了邪路,炼丹求长生,有些妖道甚至蛊惑皇帝,最后让皇帝吃了有毒的丹药,短命了。道教也被抹黑了。其实道教还是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虽然更多的是个人层面的积极突破。总体来说,修仙得道济世救人,就等同于虚幻了。”

“嗯,还是儒家好!”刘通听刘祯分析后,赞同道,“我们是礼仪之邦!”

“我们国家地理环境比较好,比周边的民族和国家都好,很适合繁衍生息。总体而言是吃喝不愁,外部威胁相对较小,所以宗教不是很发达,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只要将精力放在对内管理上就好了,需要的是一门统治哲学。儒家讲忠孝仁义礼智信,讲修身,有家国天下情怀,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后来统治者将它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它成为一种统治工具,解释一切,高于一切,隋唐后,科举制度实行,学儒学经典成了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自然科学的大门就彻底被堵死了。这也是我们国家后来落后,被西方列强欺负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