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顾冲夫妇两个转回正房,换了衣服就打发丫鬟们都下去。范氏又吩咐了众人在外头小心伺候,这才就榻上挨近顾冲坐了,一边笑着说道:“看老爷的神色,似是乏了?或者见着外甥心里头欢喜,又念想起金陵城谢家的姑太太,故此上走了神?”

顾冲笑道:“就你伶俐,知道我的心思。不过这原瞒不着你。我此刻想的正是金陵:外甥来得匆忙,又是空身一个人随着同学的小章相公回来的,就这般形容,姑太太那里只怕或还不知道。若果然如此,我们倒要速速的去信告诉,好教安心。只是这信里文字上却需斟酌。我而今岁数上去,脑筋越发的笨了,这片刻间构思语句,竟一时卡在半道,平白的出了半日神。”

范氏用帕子掩了嘴,笑道:“老爷今儿可是真得了劲,在自家人面前也只管一味客套,满嘴尽说什么老呀笨的。然而谁又不知道老爷的手足情深?金陵谢家的姑太太,最是同意连心的一个姊妹,自小便亲厚不过这几年虽分在南京、常州两处,到底是心里口里时不时就要念上三五遍的。否则不过为外甥一封报平安的家书,随手几笔,把事说明也就完了,又如何牵念劳神到这样?”

顾冲叹道:“话是如此不错。只是你也知道谢家姑太太的。她打小就秉赋柔弱,心又细,平日稍一点响动也要打量半天。兼膝下只有外甥这一子,在上头的用心就更不用说,何尝有过一个错眼忽神的?偏是他今日忽不剌地就一个人来了这里,又不肯明说缘故。如今我们送了信去,南京那边知道讯息固然安心,但若只说如此,怕反倒更添了她忧思。”

范氏听他这样说,知道顾冲到底心疼妹子,也不禁地叹一口气。又想到几年前见着的谢姑太太形容模样,并在谢楷身上心血,一时倒是感慨起来:“老爷这话怎么没道理。姑太太那样心细的一个人,又是爱子心切,眼下事情都往一处一夹,稍说得有不到些,就怕她要会错意,倒叫又多担心。”想了一想,说道:“方才听外甥言语,他此番来,原是跟章小公子一道儿,预备要给章家大爷贺寿。这倒是极正经的大事:一则他同学要好,二则章家又是名门。章家大爷更是他这一支里才学顶好、名声最大的一个。外甥现在阳明书院读书,学问原就是从文昭公他家来,此番亲自来拜寿行礼,也算得上是追本溯源。就规矩礼仪上也都挑不出什么错。老爷不如在信上就把这一节说明了?这样不仅姑太太看了,会体谅外甥那些一时的不到就是谢家姑老爷、还有金陵城老太爷他们知道了,想来也都是要赞同并欢喜的。”

顾冲抚掌笑道:“你这个主意倒好。追本溯源,若说到顾、谢两家与章家的关联,原也不同一般先不论曾祖辈上与文昭公便有同场、同期之谊,单是世祖皇帝没立嗣的时候旨令明帝拜到文昭公门下,当时顾、谢两家各有子弟为伴读,就与文昭公结了师徒名分。到我顾家的先老太爷,更是正正经经从荣公门下出身。只是章家子孙遵祖命三代不仕,谢、顾两家人则多入朝在京,后些年方才渐渐显得疏远些。这几年南京城里太爷每惦念要再修世好。而既然这个想头在,也少不得要帮外甥在谢姑爷面前说话了。”

范氏道:“可不是?外甥虽不姓顾,但骨血至亲,情分上都是一样的。今次既从南京赶了来,少不得要代两家都致意。这也是极便宜的事情。”

顾冲点头,但又忍不住说:“只是楷儿到底年轻些,虽在外头走动,不曾远离过父母本土。这些迎来送往、结交人情上头,怕究竟不知道轻重,临事拿不住分寸,倘教两家都扫了脸,这就又不好了。”

顾冲说着,脸上不免露出些烦恼神色。不想范氏听了却是哈哈一笑,道:“要说年轻,外甥难道不是早两年就满了二十?明阳书院里头也呆了有三四年光景,早就已经是大人了。现在他虽是头一趟做要紧事儿,但有老爷在一旁照看着,又把章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种要紧的事儿一一地告诉他,就是想出错,怕也不能够。老爷却还直说担心。是不是太小看后生辈儿了?”

顾冲听她这几句话语音颇有异,忙仔细看她神色面容。范氏见他目光看来,却已经自觉过于着相,一起身就看茶炉倒茶水去了。顾冲轻叹一声,才道:“也不是我小看他。只是想着外甥与我到底是不一样的。他毕竟是嫡子嫡孙,金尊玉贵,就有什么事情、淘气犯错之类,都有长辈揽了去。这多少年下来,再聪明伶俐的人,也养成个天真烂漫的性子,更不知道世道人心险恶之处。指不定就吃了亏,碰到头破血流,也依旧弄不清自己是怎的就撞到墙上的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