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母后!!!”
长孙的身旁正站着李承乾的礼仪太监,他正连比带划的跟长孙说些什么,不时的手指还指向乔成。
“喂!!你是不是先从我身上下来??”
乔成回头不满的对李承乾说到。
“哦!!好,好,好!!”
李承乾赶紧起身准备从乔成身上下来,右腿一扬,结果左腿发软,没站住,又整个人摔在乔成的身上。
乔成感觉到李承乾的腿从自己身上拿开了,正要起身的时候,后背又突然承受了一股压力,随即整个人趴在了地上。
“哎呦!!!!”
“啊……你没事吧?我不是故意的!!!”
旁边的侍女赶紧上前,将两人分开,扶起来。
乔成嘴里唉哼着,耷拉着脑袋,哼哼唧唧的不愿意起来。
李承乾正要随着侍女的搀扶自己起来,突然看到乔成在对着他挤眼睛,心里一动,也是一下子好像没有劲了,随着侍女的搀扶,哼哼着不愿意动弹。
长孙看着眼前的两个人,心里有些好笑。
“既然,他两个都起不来,那就让他俩在这里待着就好了,来人啊,伺候太子在这里待着!!”
说完长孙斜了乔成一眼,转身从归仁门回去,到弘文馆去了。
一群人呼呼啦啦的跟在皇后的身后,只留下两个侍女在哥俩身边。
俩人现在原地互相看着。
乔成等到长孙走了以后,看了看四周,抬脚就要往后走。
一个侍女跨步走到乔成的面前,伸手拦住了他。
“喂,你要干什么?”
侍女瞪着眼睛,摇了摇头。
“皇后娘娘有命,让你在这里待着!!”
乔成笑了,他对着侍女勾了勾手指头,示意她到跟前。
“这位姐姐,刚才皇后娘娘的命令,我们大家都听到了,她说的是伺候太子在这里待着,并没有说我啊,所以我不用在这里待着啊!!!”
侍女瞪着大眼睛眨巴了两下,蹙着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皇后是这么说的。
乔成看到她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在琢磨,对着李承乾挑了挑眉毛,抖了抖衣袍,就准备离开。
“不对,皇后娘娘前面还说了一句,让你们俩都在这里待着,你那里都不能去。。”
说完一把拉住乔成,让他跟李承乾站在一起,她跟另外一名侍女一前一后的看着他俩,预防他俩跑了。。
这就没办法了,哥俩垂头丧气的站在原地。
“成子,听说前几天你被雷劈了,怎么样?脑袋没事吧?”
李承乾在看了乔成十多次以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他。
“你这不废话吗?要是有事的话,我还能站在这里跟你说话?”
李承乾没有理会乔成不耐烦的语气,继续追问着。
“听说你被雷劈了以后,去过神仙之地??见到过仙人,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豢养的都是食人的铁兽,一张嘴可以吞噬一个人???”
乔成斜眼瞅着李承乾,皱着鼻子,疑惑的问他。
“你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我怎么不知道啊???”
李承乾急了,一把拽住他的衣袖。
“还说不知道,现在全长安城都传遍了,说你找你神仙之地回来以后,整个人都变了,每天除了为九姑姑熬汤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发呆!!!”
乔成心里忍不住把青衣大骂了一遍,这些事情他闲时只对青衣说过,肯定是她给传出去的。
现在知道了,怪不得长孙会突然登门,会让他到弘文馆进学,按理来说即使要进学,也应该先去东宫的崇文馆,那里才是他这个岁数应该去的地方。
而弘文馆是什么地方?
李二的十八学士就出自哪里,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这十八人。
他们在李二还是秦王的时候,李二就在长安城里设置了文学馆,这些人按着正史记载的,“更日值宿”。
也就是说一天分成三组,每组6人,三班倒的为李二服务,作为李二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咨询的智库。
房玄龄、杜如晦不用说,房谋杜断,是李二智谋团核心。
孔颖达、盖文达、陆德明,是经学大师,比如《经典释文》、《五经正义》统一了全国纷繁的儒家派别,统一思想和学术。
姚思廉,史学大家,史书对于统治者是智慧宝库和借鉴的镜子。
李守素善于谱牒学,最初外号行谱,能背诵天下绝大部分世家的家谱,要知道,在隋朝唐初,世家子弟就基本等于人才库的全部范围,也就是他是李二的人才方面的人肉百度啊。
其他诸如虞世南、苏勖等人,虽然擅长书法、绘画,但是也绝对不是只知道风月的人物,在其他方面也都是颇多建树的。
文学馆在武德九年时改称弘文馆。
在贞观元年,李二登基后,下诏在所有长安的五品官以上的人里面,挑选了24个子孙,进到弘文馆学习,最初又这十八人轮流为他们讲课授业。
后来又在弘文馆里设置了讲经博士,五品以上的称为学士,六品以下称为直学士。
十八学士除了是帮助李二治国的智库外,本身还是大唐的高级官员,像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着左右仆射,兼领着吏部和兵部尚书。
他们是作为李二的一个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而非以十八学士整体的概念存在于朝堂之上。
弘文馆学士为长官,负责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及礼仪。
有学生38名,都是皇亲国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的子弟,入学年龄为14-19岁。
如今这十八人已经不用每天都去为他们讲课授业了,毕竟朝堂上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但是不时的他们还是会去弘文馆看一看的,毕竟弘文馆就在门下省里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