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他基本上能够做到重用贤臣,别的不说,单说诸葛亮,就足以证明,如果刘禅是个混蛋皇帝,他不可能在蜀汉政权集团斗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坚持支持诸葛亮北伐。即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基本上把大小国事都交给贤德的诸葛亮来处理,而自己作为一个皇帝,却能够忍让隐身幕后,以至于蜀人只知武侯,不知刘禅,这就足见刘禅非常了不起了。其次,在对待姜维的任用上,也足以体现了刘禅的不傻。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汉主要的军事将帅。而且始终坚持北伐,而当时国内反对北伐的呼声可谓非常之高,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的人望和刘禅的支持抗得住,但是对于姜维来说,就非常不容易,但是刘禅依然支持姜维。从这一点来看,当时蜀汉刘禅身边本来就有佞臣,加上朝中重臣的意见,刘禅完全可能被这些意见所左右,但是结果是,刘禅却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这一点说明他不仅不是无能,反而非常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

公元263年,曹魏大军攻进蜀国,防线逐步崩溃,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此时刘禅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死战,一是选择投降。若是选择死战,那就免不了让蜀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选择投降,那就要做亡国之君,从此将在史册留下的是千古耻辱之名声。当时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刘禅投降逃亡东吴,但是谯周却劝说刘禅投降魏国,原因是自古大国吞小国,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投降逃亡东吴,必然是称臣,到时候魏国再次打败东吴的时候,就得又一次向魏国称臣,称臣本来就是受辱,为何要多受一次辱?另外,在东吴还存在的情况,蜀国作为先投降的,那么就会受到尊重和优待,至少还要做一个样子给东吴的人看。

除此之外,还有刘禅的儿子则力劝死战,可是当时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战与不战都是败,而且如果死战的话,激起魏国兵将的愤怒,那么就会让蜀国的百姓跟上遭殃。于是,刘禅权衡之后,就选择了投降。投降有两大好处,第一是跟着自己的臣子们也会受到魏国的重用,第二是蜀国的百姓免受涂炭之苦。唯一受委屈的则是刘禅本人,皇帝不再是皇帝,而成为人家的阶下囚。但正是这一点,却体现了刘禅的“仁”,也正是刘禅应该被称赞的地方,拿着臣民的生命换豪情万丈的青史留名并不是英雄。

装傻是最难的,装厉害谁都会。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快速进行了人事调整,首先是取消了丞相,也就是不再设立丞相一职,原因很简单,丞相权利过大,很容易架空皇帝的权利。其次刘禅进行了改革,设立大司马和大将军,分别由蒋琬和费祎担任,而管理模式则是交叉管理,蒋琬主管行政,但是兼管军事,而费祎则是主管军事,却又兼管行政。这就起到了互相制衡的效果,其用心真够深的,这可不是人们口中“无能刘禅”所能想出来的政治策略。

其实李未安心中最欣赏的君王并不是刘禅那个样子,他想要的是千秋伟业,是让后世记住的君主,即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赞叹的盛世局面也是极少,他想要打造一个太平盛世,永垂青史!但是自己不得不承认刘禅这个人在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是被低估了的。他忽然间脑海中警惕了起来,为什么这个女人不说其他的君王,偏偏要说刘禅,她看出来了什么吗?之前一时大意不该说自己已经对《资治通鉴》烂熟于心的,她难不成是想告诉自己不要挑起战争,生灵涂炭吗?李未安警惕的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女人。

夏琦的心思倒没有八王爷心中想的那么复杂,她的确猜出来八王爷可能有谋反的意图,但因为灵山一直独立于七国之外,所以外界的朝代更换与自己无关,所以她真的只是在单纯的说自己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她却偏偏忘了很重要的一点,凡能成大事者大都多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