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首先让郑都把有手艺的匠人召集起来,大家商量准备从哪儿着手。

大家一听说,可以在庄子发的月例以外,干些私活,额外多挣一份钱,哪有不乐意、不开心的。

篾匠想做编织,木匠想做木活,铁匠想开炉打些铁器,即便陶瓷匠都想开上窑烧制陶瓷器。

南瓜还自告奋勇地要建一个泥人队,教大家做泥人。

有些带了家眷的,还提出把女眷集中起来,做些刺绣、荷包、香囊、帕子一类的。

铁匠开炉与陶瓷设窑,动静太大,被小刀直接给否了。

最后定下:

木匠一组,主做些木器家俱。

篾匠一组,编些筐筐篓篓一类。

泥人一组,做些泥人泥偶之类。

针线一组,专做刺绣、布艺用品之类。

所需物料,一是就近取材,比如竹木藤之类,可在附近的西山采用;二是添购物料,如箱子的铰链、锁扣,布匹与针纺、丝线一类等。

还特意从庄奴中发掘出一个原本家里是经商出身,后因家道没落沦入奴籍的杨多,来负责此事。

郑都将他们几人的卖身钱拿了出来,除去用于贿赂庄守之处,还余下十多两银子,全部交由杨多置办些物料。

因为庄子日常也需要些采买,便知会秦好,每次采买由杨多带人前往,顺便把需要的用品一并买了。

此时秋收刚过,秋种未动,正是农闲之季。

有了这些活计,坑头顿时热闹起来。

有手艺的一边主导着各项手工,一边培养指导新人,其他人则帮助打各种下手。

庄奴们,把活计放到大院的院子或屋里,好在地方够大,各种手艺都能施展开。

大院外面,女眷也聚集在一处,忙着刺绣针线活。

而杨多则隔三差五地领着庄里的差事,拿着货样,到安州城寻铺子,定价钱。

及到城里的路子铺开,便主要交由院外可以自由出入庄子的老人妇孺们,将做好的货品拉到城里,给各家铺子交货。

快到中秋的时候,粗算了一下,扣去材料用费,竟余下十多两银子的利钱。

这是第一笔收入,虽不多,但也不少,最起码让大家足够开心起来。

本想着把这银子分了,但想着马上要过中秋,众人便提议,将这银子给庄奴及家人,各添些中秋的月饼与食物,让大家用这额外赚来的钱,过一个热闹的中秋。

小刀点头认同,便着郑都安排办理。

以住这坑头,哪里会过什么中秋!

不过给每人发块月饼,算是尽了主家的心意。

今年,大家倒不稀罕这主家的月饼了。

因为,十多两银子,不仅每人分得一斤月饼,还附带了各色点心、肉食一类。

给坑头的庄奴孩子,还买了花灯及一些小玩艺。

秦好与庄守离不开庄子,都把家人接了过来,小刀让郑都每家送了两斤月饼,外加三斤糕点、十斤肉,虽是对他们的感谢。

连秦好都感受到了坑头与以前不同的氛围,不再像一个蓄奴的田庄,倒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自由民村落,大家都洋溢着喜庆之气。

不禁暗道:看来当日同意小刀的提法,还是对的!

中秋过后便是秋种,秋种的速度也明显地比往年要快上许多。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想着快点干完田里的活,好回去多做些手艺,多赚些外快。

秦好听闻不到四日便完成了秋种,惊得手中茶杯都差点跌落地上:“往年也是这么多人手,十天半月都忙不完,今次竟只需四天?!”

他何尝不知只所以会这么快的原由,但他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见以往这些庄奴在干活时,并未尽力!

若以这种速度,即便将庄奴减去大半,这坑头的田也一样能打理完。

抑或者说,即便坑头再增加一倍的农田,仅凭现在的庄奴,也依旧可以胜任。

这里隐含的东西,秦好怎会算不清楚,他可是管家兼帐房,是一个极精于计算之人。

当初他同意小刀的时候,便是在心中算了笔帐,觉得合算,才点头首肯。

可现在一想,这笔帐,当时他并未算得明白,此时,才真正算清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