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散去了,屋里只剩下了成顺的爸妈,还有在楼上不知玩着什么的成顺。

看着眼前的营业执照,两人还在说着营业执照的事。

“不会真是老肖说的那样吧,那样不白办了?”成顺妈说着自己的担心。

“应该是要办这个东西才能做生意的,咱家成远比他们更了解情况,这种事听成远的不会错的。既然已经办好了,有总比没有的好。还是想想做什么生意的好。”

显然两人还在纠结着晚上听到邻居们说的一些话。

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家里本来就没有什么钱来做本钱,别人家也没有什么钱来买东西。有句话说是:“七十年代忙生存,八十年代忙吃饭”,每个家庭都还在为解决吃饭问题而想办法,本钱太大的生意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成顺妈在一家饭店上班。虽然说是饭店,其实就是山区的那种十几张桌子的小饭馆,做的是些家常饭食,平时顾客并不多,要到了赶集的日子才会忙些。那时这些饭店都是归合作社管的,由单位里发工资。饭店里上班的人并不多,每个人都要会做饭、炒菜,也要会做油条包子这些早点,会磨豆浆做豆腐。

成顺爸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干重活。他是农村户口,在之前的包产到户中分了一亩三分地,身体不好不能种,于是托给了生产队里别人来种,每年都要付给别人十几二十块钱作为劳力费与种子化肥钱,然后别人交五百斤稻谷给成顺家。成顺爸上过几年学,算是有点文化的人了,他平日没事就看看报纸,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地过日子,如果有谁家需要写点什么东西,算算数什么的,就去帮帮忙。一家人的生活也就靠成顺妈那不多的工资维持着。

“做生意是要本钱的,没本钱就只能想想的。”成顺爸不禁叹了口气。

“先做点小本生意吧,你祖上就有经验。”成顺妈说。

成顺妈所说的祖上就有经验说的是成顺爸的父亲,那是解放前的事,那时祖辈从更偏的深山里迁到了小镇,做的就是蒸酒做豆腐的事。那时那个小生意没做多久,遇到了后来改造之后就并进了合作社,那已经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

“看来还是只能做豆腐卖吧。”

两人商量了半天也商量不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成顺妈做豆腐是有经验的,因为赶集的时候饭店里生意比较好,他们隔三五就要做一次豆腐的。

“蒸酒磨豆腐,不敢逞师傅。”做豆腐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到豆腐的质量。成顺妈在这方面经验很足,并不担心磨豆腐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