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黄锦便给朱由校端来了一碗冰糖莲子羹。

朱由校拿起托盘中的银汤匙,在瓷碗中搅了搅,看着袅袅的热气盘旋着升到空中。

黄锦见朱由校似乎心情不错,便笑着说道:“皇上昨日向几位大人谈起“剿奴捐”的事情,宫中都传遍了!老奴下面那些孩儿们也都愿意把自己手里的例份钱捐一些出来咧!”

他见朱由校好奇的看着自己,胖脸上的笑容更盛:“老奴昨日把尚膳监、酒醋面局的掌印召集起来商议了“剿奴捐”的事情,他们愿意拿出二十三万两捐给大明,也为陛下分忧!这也是他们全部的家产了。”

朱由校喝了一口莲子羹,笑道:“老黄,这几个掌印太监好得很哪!眼下咱们确实是难,你去告诉他们,这份心意朕记下了。家产没了没关系,等打完了建奴,朕大大有赏!”

黄锦呵呵笑了。要知道,今日的这两句话,便值三百亩良田。

如果自己所料不错的话,地契应该已经交到了自己侄子的手里,也算是咱家给家里做的点贡献吧!

一想起那几个掌印跪在自己面前哭的涕泪横流的样子,他心里又有些来气。

好哇,每天老祖宗老祖宗的叫着咱家,给咱家的孝敬不过几千两;

自己一个二个的却是狗胆包天,几个没根的阉人竟贪了近三十万两!

现在看到皇上出手了,自己觉得危险了,又求到咱家头上来了?没那么容易!你们贪了多少,都给咱家吐出来!

当晚见到黄锦决绝的态度,那几个掌印太监哪敢怠慢?留钱不留命,留命不留钱呐!

皇上能容忍孙慎行全身而退,但未必容得下自己!太监,皇帝家奴而已!你只要敢贪,皇帝就是当场给你杖毙喽,也没人给你叫一声屈!

一缩头,一闭眼,这几个掌印只得交出了二十三万两白银。好在皇上似乎并不在意这笔银子的来源——他们几个得在宫里干上一千年才能攒下这二十三万两!黄锦也松了口气。

...

而在外廷,皇上派发剿奴捐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在京官的圈子里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有的人不禁惊讶于孙尚书那庞大的家产。饶是他孙家是常州大族,这二十七万两也显得有些多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它至少能让一个百人家族衣食无忧的过上二十年,还能为国朝建立起三千全副武装的精锐;

就算按照昔年戚家军开出的一个人头八两的赏格,也能换来三万多贼寇的人头;

看来,这其中恐怕隐藏着不少黑色的内幕;

有的人则是鄙视起了皇帝的做法。就算大明如今没了银子,这样的做法也是有辱斯文。堂堂帝国皇帝,向自己的子民请求帮助,不免叫人觉得有辱国体。

不过,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认购“剿奴捐”。毕竟大部分的官员们在终日争论之外,还是以国事为重的;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臣民们就应该执行——无论皇上的决定是对或者是错。

更何况,这可是皇上对臣民们的请求!

以“修齐治平”为原则的读书人们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皇帝挨饿,更无法拒绝皇帝恳切的请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