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下午的时候,谢长义和谢行孝牵着牛进了村。
王氏早早的派了莲姐儿到村口守着,莲姐儿和一帮小孩在村口玩石子玩的正高兴呢,突然看到他爹站在车辕上使劲朝她招手。
莲姐儿‘跐溜’一下站起来,理都没理谢行孝,转身往家里跑。
“莲姐儿咋见到我就躲?”谢行孝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转头问他爹,“我还特地站起来挥手,咋没看到呢?”
谢长义摸着怀里鼓包的地方,心里暖洋洋的,瞧见大儿子方才二愣子的动作,谢长义头一次觉得他不蠢,反而有点可爱,微微一笑,“许是你站在车上太高了,莲姐儿矮,看的低。”
谢行孝‘哦’的一声,似是醒悟。
莲姐儿满头大汗的跑回家,冲着主屋喊,“奶,小叔,爷和爹回来咯——”
谢行俭急忙放下书走出房间,后头王氏也跟着着急忙慌的往院门看,不一会,一俩牛车进了院子。
谢行孝笑咧了嘴,上前一把抱住谢行俭往空中一抛,兴奋的哈哈带笑,“小宝,你可真是咱家的福星——”
“哥,放我下来——”谢行俭吓了一跳,他恐高。
谢行孝见好就收,放下谢行俭后又摸了摸弟弟的脑袋。
“瞧孝哥儿开心的,定是卖出去了。”王氏笑的眼角纹都叠了起来。
谢长义知道家里人等急了,探头看院门口没人跟过来,关了门后从胸袋里摸出一个小包裹,替给王氏,美滋滋的道,“将近卖了一吊半的银子,坐堂的说咱们送去的有点潮,水分大了点,因此给了七成的钱。”
“七成就得了一吊半?——”
王氏捧着银子跺脚惊呼,不敢置信的打开布包,只见上面静静躺着一块碎银子以及一些铜板,数了数,一共一吊五百三十二文。
家里的背篓能装七八斤的东西,当家的卖了一千五百三十二文,那么一斤大概是......
“二百零四文。”谢行俭倒吸了一口气,快速的报出价格。
王氏激动地差点热泪盈眶,叫道,“那还等什么,既然这东西值钱,咱们还不赶紧上山多摘点!”
一斤卖接近二百零四文,还是按照七成给的,他们家昨天摘了两背篓,换成钱就有三吊银子了,这还是只用了一小会的功夫。
小山谷的一棵八角树全部摘下来大概能摘九背篓,七八棵树就能摘将近一百背篓了!
天呐!他家要发了!
谢行俭简直按捺不住心中的尖叫,告诉他哥,“哥,湿的算七成收,那咱们下次晒干了再送去。”
“是这个理,药铺的说咱家摘的那个叫大茴香,坐堂大夫说不仅要果子,叶子也收一点。”
“连叶子也要?”谢行俭吃惊,看来是他孤陋寡闻了。
.......
这一次去小山谷,每个人都拿了背篓。
为了防止村子里人知晓后眼红争抢,谢行俭提出在装满的背篓上塞上一小捆稻草,路上有人问起,就说背的是田里的稻子。
一路遮遮掩掩的来回好几趟,望着后院石板上堆着高高的大茴香,大家长谢长义决定明日再去,今日外面太阳都快落山,再去恐怕会有危险。
晚上王氏少有大方的杀了一只鸡,鸡分成两半,一半红烧爆炒,一半拿来炖汤。
谢行俭读了会书,出来帮他娘烧火添柴,杨氏忙过来阻止,“活我来做就行了,小叔快上其他地方呆着,锅灶灰多,脏的很。”
一旁的王氏跟着点头,见小儿子趴着灶台不走,无奈的喊来莲姐儿,让她端个小板凳给谢行俭。
谢行俭笑的接过,坐在一旁静静的看他娘做菜。
王氏杀的是养了两年的老公鸡,破开后,里面一应的大小肠,心肝,油脂之类的用一个小碗盛着放到一边。
老公鸡肉质紧实,红烧吃起来浓香滑鲜,经过爆炒后入味彻底,吃起来爽的很。
谢行俭见她娘焯水后直接滴油下锅,连忙打断。
“娘,再等等——”等油烧老点再下鸡肉。
王氏闻言忍俊不禁,“好。”
谢行俭吐吐舌头,嘿嘿一笑。他娘厨艺其实还算不错,中等水平,唯一让他不敢苟同的是他娘总喜欢油一下锅就往里面倒菜。
用王氏的话说,不赶紧倒下去锅就干了。
谢行俭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恨不得仰天长叹:容易干是因为娘你放油放太少的缘故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