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时候市面上基本都是功能机,没有什么像样的智能手机。但是样式很多:直板的,滑盖的,翻盖的,侧滑的……长相也是各种各样。而关于苹果,大家则是听都没听说过,诺基亚才是那时当之无愧的王。

虽然那时候人们也淘宝,但远远没有像今天这般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报到了,我说我得买个手机,以便在外一个人的时候方便联系,这个理由无可厚非。我只是没明白我为什么要在一个四线小县城的小商场去买手机,而不是等上了大学后再去一二线城市买,而且还方便后期的质保、维修。更奇葩的是,在那个滑盖、翻盖盛行的年代我还非得要买直板的,理由居然是连接处容易坏。我真是佩服自己当初的脑回路,难道一只手机还打算用一辈子吗?

最后我被商场的工作人员忽悠着买了一只天宇的直板触屏手机。当然了,就是可以从侧面抽出笔来的那种。那个留着一小撮山羊胡的工作人员还吹嘘说这手机按键是烤漆,不会掉。谁能想到老子天生汗腺发达,经过我手汗的长期腐蚀,用了没几个月,5就不是5,8就不是8了。现在想来,当初就是作啊。

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报道时间是8月23日,该考虑怎么去了。一般同学都是做火车,听回来的学姐师兄们说,以后学生证是能打折的,而且很多有趣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火车上。不过,我们这个四线小县城没有通铁路,得去隔壁市坐火车,或者去省城杭州。我上网查了查,我去,去茶哈冲的火车就一班啊,半夜的,还得坐31个小时。跟家人一商量后,我还是决定坐飞机去,一查机票:经济舱 1750,最多打6折。我爸也是觉着我第一回去,坐31个小时的火车太遭罪,奢侈就奢侈了,而且还决定跟我一起去。后来联系了高中班里的同学,曾经的女同桌竟然也是去茶哈冲上学,她上的是皇家建筑工程学院。于是我们便结伴而行,从杭州飞到了茶哈冲。现在细想想,如果当初坐火车,我能省出一个诺基亚N73来。

下了飞机,来接我们的是女同桌的小姨和小姨夫。他们开车将我们送到了市区,路上聊到了关于学校用电脑的事情。小姨夫建议我俩向学校里大四的学长学姐们收组装电脑就行,便宜又实惠。那时,我也就当听个意见了。心想,电子产品更新迭代这么快,这电脑能用吗?(我的天,当初买手机的时候为啥不这么想啊???)

到了市区,小姨和小姨夫带我们去吃了东北的饺子和酱肘子。当一盘盘大码菜上桌的时候,我觉着:东北或许真是选对了,现在回想起,仍觉着回味无穷啊。后来又去吃了冷面、大酱汤等朝族料理。或许是刚去,南方胃还没适应北方菜。我和我爸总感觉这是黑暗料理。直到后来毕业离开,才感受到那种欲罢不能的滋味。

第二天,我们去报到,打车到了学校。一问才知道,录取通知书高耸矗立,科技感十足的大楼是南校区,我所在的文学院在西校区,是个新建的校区。我心想,新建的一定比这个更好吧。在热心大爷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西校区。迎面而来的必然是热心的学生会学姐学长们。经过登记,其中一个学长就领我去办理入学手续,然后领军训服、校服,买被褥,领钥匙。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学校,以及咱们学院的办公室。刚开始的时候懵懵懂懂,他怎么说,咱就怎么听呗。后来自己逛校园才知道,他说这学院那学院,这图书馆这教室的,就是在几栋建筑之间绕来绕去,也没多大地方啊。

拿着东西来到寝室,发现已经有同学在了,他叫赵大宝,后来我们都管他叫老赵,来自内蒙、东北、华北交接的地方,以至于后来经常有班上女同学问他,是不是骑马来的。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老赵给我们推荐了楼里卖生活用品的学长,于是他带着我们去买了些洗漱的生活用品。为了表达感谢,我们请老赵一起在学校食堂吃了顿午饭。

饭后,我拿了点钱跟老赵一起去买电话卡,当时流行的是移动的动感地带,在校园里有很多代理。也不需要实名登记,选好号码,给钱,第二天就能使。我们走着,迎面而来一个热情的学长向我推荐电话卡,我也不知道在大学能打多少电话,发多少短信,我便说要好记的就行。热情学长列了一串儿的号码让我挑。我也不知道是我选得毒还是热情学长忽悠我,我要440044的号码竟然是最贵的,200元。也许是在象牙塔待久了,对于金钱没什么概念,直接就付钱,插进手机便转身走了。

直到过了好几天,老赵终于憋不住了,他说:“当初看你花200买一手机号儿,我觉着你可真嘚儿啊!”一开始我没明白啥意思,后来了解到“嘚儿”在东北话里有“厉害”的意思,觉着有点不好意思。再后来,通过深刻的社会实践,我终于明白了,“嘚儿”也有“虎”的意思,全凭语气表达。我想起当时老赵的语气应该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