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纪》只记克城,不记失城。只记战胜杀敌还多有夸大,不记战败被杀被俘。

例如三十八年,秦将胡阳深入河内攻赵国的阏与城,被赵奢打得大败,死伤无数,《秦本纪》只轻描淡写三个字“不能取”。

再比如蒙骜、王龁攻上党太原,被魏无忌合纵五国打得大败,河内之地复又悉数丢失。(《魏公子列传》记载: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本纪》却坏事好写道:“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却于河外。”

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不断与各国开战,士兵死伤无数,耗费无以计数的粮草和物资,将商鞅变法后积累下来的家底基本败完。

秦昭襄王死后,秦国衰落的恶果开始逐渐显现。

秦庄王三年,被魏无忌打到家门前,函谷关吃紧。秦始皇六年,更是叫赵魏锐师打到蕞邑,此地离咸阳只有30公里。

在此期间,秦国人吃饭都成问题。

嬴政:

“曾祖父去世后,祖父由于年纪太大,仅仅在位三天就去世了,之后朕的父王继位,但他也英年早逝。”

“曾祖父常年征战的弊端很快就显露出来,朕继位后,大秦境内的百姓连温饱都是一大问题。”

“若非朕英明神武,大秦又怎会快速恢复元气,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嬴政倒也没有点明,但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秦昭襄王白忙活了一生,大秦的国土没有得到大面积扩张,反倒将士兵以及存粮耗的七七八八,导致后期民生凋敝。

文人曾用“奋六世余烈”明褒实贬暗讽秦始皇摘桃子,言外之意换了谁都能统一六国。

实际上呢?

嬴稷留下的烂摊子,还不是靠嬴政自己来收拾。

当然,嬴稷在政治军事诸方面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比如重用范雎、白起等人,对魏、赵等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在巩固巴蜀地区统治、消灭义渠以及灭亡东周三件事上,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以及争霸天下的决心。

特别是长平之战,直接重创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赵国,打的赵国元气大伤。

若非听信范雎谗言,白起多半能灭亡赵国,邯郸之战也就不会发生,大秦统一的日程恐怕还会提前。

关于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降卒,在江辰看来,此事有待商榷。

《战国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都有提及长平之战,但关于坑杀40万赵卒一事,却无一记载。

根据《汉书.地理质第八下》,赵国相同区域在西汉元始二年约有643万人口,剔除自然增长人口,可估算战国时期赵国人口约为233万。

当时实施郡县征兵制,15到60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平时只有常备军,战时全国动员。)

233万人,女性大概占据一半,考虑到女性寿命较长且壮丁在征战中伤亡较大,实际上女性人口或许还要多上一些。

战国时期平均寿命普遍较短,且新生儿数量较多,在剩余不到120万的男性人口中,还得剔除15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的老小。

另外,伤残人员、王公贵族、世家大族等,还得排除在外。

由此可估算整个赵国的兵力不会超过60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