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猛适中?!”
众多朝臣听到这都是为之一愣。
只是很快文官集团当中都流露出阵阵不屑来。
这就是治国之道?
要真是这么简单哪还需要我们这班文成?
果然就是个粗鄙的武夫!
根本就提不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来!
至于那些靖难功臣都只是翻翻白眼,对此完全是毫无兴趣的模样。
治国之道?
跟我有关系吗?
唯独像道衍和尚等少数几人却都若有所思的模样。
朱棣缓缓地扫过在场的诸人,对于他们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只是最后将目光落在道衍和尚的身,他微笑着道:“少师,觉得这四字如何?”
道衍和尚略一沉吟,才缓缓言道:“启禀陛下,这四字初听的确是平淡无奇,看似谈不多么高明的治国之道,但若是细细体悟却又觉得这四字包罗乾坤,对于我朝来说实在最为贴切!”
“少师,这话未免就有些夸大了吧?”
不远处的皇二子朱高煦嗡嗡地说着,语气中对此颇为不屑。
皇长子朱高炽亦是略有不解地道:“少师,宽猛适中我记得好像是出自《左传》,说的是但凡是政策必须要宽和与严厉相适宜,这四字虽然是不错的治国之道,但要说到对于我朝最为贴切怕也是不妥吧?”
众多文臣官吏亦是在那窃窃私语。
朱棣并没有理会这些文臣的举动,他只是微笑着问道:“少师,为何这么说呢?”
道衍和尚微微作揖,这才继续道:“请问皇长子,我大明现状如何?”
“国家初定,百废待兴。”
皇长子朱高煦毫不犹豫地说道。
道衍和尚点点头,又道:“请问二皇子,我大明是否需要改变?”
“自然是要的。”
皇二子虽然擅长的是舞刀弄枪、行军打仗,但简单的治国还是会的。
“不错!”
道衍和尚又看向诸多文臣武将,正色道:“自打太祖皇帝驾崩之后,建文临朝却是昏聩无能,颁布的诸多法令都使得天下百姓困苦无依。所幸陛下拨乱反正,才使得天下大定。不过陛下终究才刚刚登基,建文余毒甚众,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多有纷争,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规则都需要重新厘定,有些则是先祖遗规,有些则是建文旧制,这都是极大的矛盾。”
众人听到这都是不由地点点头。
四年靖难虽说可歌可泣,但大明因此饱受战乱也是不争的事实。
就拿前朝那位失踪事件来说。
无论是诸多大臣还是民间儒士都对此颇有微词。
要不然先前朝堂也不会有那么多杂音,朱棣也不会大开杀戒!
像这样的矛盾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其余诸如诸多法令间的矛盾,相互势力间的倾轧更是纷繁复杂。
“姚少师目光如炬!”
皇长子敬佩地看了眼道衍和尚,深以为然地道:“咱们大明如今虽然看似稳定,但还是潜藏着诸多不安因素,若是不能妥善处理,的确有崩坏的可能。”
道衍和尚缓缓地道:“敢问诸位,面对这般情况,究竟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迅速使天下安定、万民归心呢?”
“宽猛适中!”
站在那边的大将朱能不禁脱口而出。
原先那些诸多轻视暗笑的大臣此时全部默然。
是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