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长,怎么办?”一遇到危险,原本因为迷路惊慌失措的左亮,反倒镇定下来,面露狠恶,目光向着船舱一个木箱子看去,里面装着兵器。

“咱们先下手为强,他们必定不会有防备。”张云起也没了惊慌之色:“而且人不多,七八个左右。”

俩人正商议着如何杀人,胡大撩帘子进来。

“仙长,官兵靠过来了,咱们干不干他们!”面上也是杀气腾腾。

王凡气的说不出话:难怪你们这帮人能成为朱柏的心腹,关键时刻,处理事情的方式如出一辙。

只得摆了摆手,无奈的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你们现在不是湘王的亲兵,咱们也不是朝廷通缉的犯人,而是龙虎山的道士。”

三人方才回过神,讪笑:“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再说就算是杀了他们,如今已经到了金陵境内,万一被人看到,报了官府,朝廷撒下天罗地网,咱们丢了性命是小,坏了王爷大事可就糟糕了。”

王凡一提湘王,这三人果然害怕起来:“对,对,仙长说的对,是我等莽撞了。”

“你们不要应声,我出去与他们答话。”

事到如今,王凡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好,咱们一同出去,保护仙长,若是他们发现端倪,不说的,杀了便是。”左亮杀心又起,气的王凡更没好气:“闭嘴,没我命令,谁也不准动手!”

左亮只得点头称是,王凡刚想出门,又停下脚步吩咐:“切莫再叫仙长了!还有,张大哥在船舱内等候。”

“是,小师叔。”

左亮和胡大收起凶样,跟着王凡走出船舱。

对面的官船已经到了跟前,见是一群道士,先是一愣,随后换上笑脸:“原来是道爷,敢问几位道爷,从何处而来?”

朱元璋对道士的待遇十分优渥,朱允炆虽然刚当皇帝就没有遵从老朱的意思马上削藩,但在无关紧要的事上,却处处以学习朱元璋为主。

比如重视道士,登基当月就下旨又嘉封了龙虎山的张天师。

因此这些官差见到一群气度不凡的道士,没了平日里的威风。

“见过各位上差。”人家对自己客气,自己也不能托大,王凡向前一步,唱了诺:“我等从龙虎山而来。”

他们的度牒虽是伪造的,但属于是“官家”造假,除非礼部的人亲自拿着度牒与备案比较,不然就算礼部尚书来了,也分辨不出真假,因为上面真的有他的签名。

洪武朝时,朱元璋虽然因为“空印案”把满朝官员杀的人头滚滚,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制度问题,制度不改,空印这种事止得了一时,止不了一世。

待到洪武后期,先盖印,后填字的事又开始死灰复燃。

比如道士与和尚的度牒上就是如此。

天下藩王学朱元璋重道的何其多,府邸里或多或少的都养了一些道士,有些人为了巴结藩王,更是主动当起道士。又或者是一些藩王还有其他的原因,让某些人变成道士伴随左右。

老朱虽然对道士的待遇很好,但对道士的管理制度却很严格,每一张道士的度牒上都必须有礼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史、令史的亲笔签名,还要有礼部加盖的印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藩王们嫌麻烦,便主动提出给一些预制好的度牒,他们自己填写信息。

虽属于“空印案”的套路,但道士和尚的度牒和政务批文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礼部也就象征性的给他们一些,省的因为这点事惹了这帮藩王,再到晚年疼儿子们有点溺爱的老朱那告状,说礼部阻止他们向父皇学习修道,间隙天家关系。

要是再有更混蛋的,上奏一封,说皇帝尊道,礼部的人却阴奉阳违,拖延发度牒。步入晚年,唯恐后继者改变自己制度的老朱绝对会拿起屠刀,再在朝廷上收割一茬。

所以王凡谎称龙虎山的道士,丝毫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理直气壮。

果不其然,对面的官差一听是龙虎山的道士,态度更加谦逊,连连施礼:“原来是龙虎山的仙长,多有得罪,下官等人也是奉命巡查。”

“不敢,上差既是奉命巡查,贫道自当配合。”经过荆州那一夜,王凡对待这些官差,却是没有了敬畏之心。

再加上这些日子里,左亮等人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反倒是让他身上有些上位者的气度了。

一边说,一边抬手示意左亮将度牒拿出来递过去。

能在金陵当差,又是干巡查的,哪一个不是眼光毒辣,处事圆滑之辈,见这群道士五大三粗,便知道不是寻常道士,一听说是龙虎山来的,心道老子猜的果然不错,不是龙虎山,就是武当山。

他之所以如此断定,其实也很简单。

元末明初,因为连年大战和各种饥荒瘟疫,很多地方十室九空,慌庙破观更是数不胜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