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塔尔玛的建议,道末在先知楼开了两期“建筑运势学”的加强班,培养了一批建筑设计助手,然后把任务派发给这些充满阳光热情的小伙子。

其实道末也很年轻,也充满力量,可是他就是不喜欢花很多时间去点灯熬油的做事,他在生命深处就慵懒惯了。

于是,在和翁同龢商议后,道末把“建筑运势学”作为一个新学课加给了光统帝和其他学生们,而且,这个学课还是个“公开课”,不仅皇帝和正式伴读们可以学,还可以特许那些普通宗室子弟来学习。

年龄还没有上限。

道末为什么这么干呢?原因很简单,他想把监理验收的活儿也包出去。

这个任务肯定不能随便给什么人,但是这些伴读们可都是宗室子弟,如果把他们教会了,等他们长大的时候,估计工程也差不多该全面验收了,那时候让他们办这个差事,不是又省了一份儿嘛。

道末的想法很好,可是讲了几次,结果却很不理想。

先知楼的学员们都是有基础也有方向的,所以很快就上道了。

但是这些宗室子弟们,普遍对于建筑和运势都没什么基础,学起来特别费劲。

首先是光统帝就对这个课目没兴趣,然后他的死对头,大喜子居然难得的也跟他一样讨厌这门课程。他俩一带头儿,其他同学纷纷要求退出。于是课程上了几堂,就因为学员不足而取消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居然从中发现了两个人才。其中一个是泰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孟古觉罗·胤禵的五世孙孟古觉罗·载穆的长女,孟古觉罗·淑仲。

还有一个居然是淑仲在家庭学校的伴读——英华。

道末万没想到的是,年仅八岁的淑仲,居然会有兴趣把建筑和运势这些大多数孩子觉得非常无趣而无聊的东西学得津津有味儿。细问之下,原来淑仲平时在家里也是要读书的,载穆并没有送淑仲去宗室学校读书,而是她六岁的时候在家里立了个家塾,为她请了位先生在家里教她读书。

而这位先生来的时候带了个书童,这书童比淑仲大两岁,非常聪明好学,而且待人谦和有礼。两个孩子年龄相仿,一来二去就成了小伙伴。

载穆打听了一下,原来那孩子名叫英华。家世倒也清白,本身孩子又好学上进,只是家里条件不太好,一直没机会正经的读书学习。载穆也不知怎么回事儿,特别喜欢这孩子,就让这孩子给淑仲当伴读了。

而自从毓庆宫设立了“开放课”,载穆觉得是个机会。要在平时他这种末流宗室是没机会送淑仲进皇学当伴读的,但现在有机会参加学习。于是,在原本家学不停的情况下,载穆上下打点,走了很多门路让淑仲获得了旁听的机会。

而淑仲每在学完,回家还要再开家课,她总是会把自己在皇学里学的东西再讲给英华听。英华对这些课程非常有兴趣,也因此对淑仲非常尊重。淑仲非常享受这种感觉,所以在开放课上学的也就特别认真。一来二去,两个孩子居然都轻松入门。

其实,英华出身于固山赫赫有名的世家,赫舍里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