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爷爷,你不要死,你醒醒,爷爷!”

一个昏暗的厢房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在床上闭目沉吟着,他脸色苍白,身躯不住的扭动,似乎正在承受着某种无法承受的痛苦。很显然,年轻人做梦了。

突然间,年轻人猛的坐了起来,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从鬓角中淌了下来。圆睁睁的眼睛里透出了迷茫。

“这是哪?我不是刚刚接受了大领导的授衔,晋升了将军了吗?怎么到了这里?这里是哪?”

年轻人四处打量着房内的摆设,顷刻间,脸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色,还带着一丝惊惧。他快速的起身,从床上翻身而下,顾不得穿上鞋子,从房里冲了出来。

房外,偌大的院子里一棵红松矗立在在侧,一尊硕大的青石香炉正对着堂屋正门,堂屋门楣上悬挂着“凌霄宝殿”四个大字的牌匾,门上一副对联,上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联虽在,却也斑驳不堪。而正殿里,三清宝象缺头断臂,丝毫没有了法相庄严。

“这,这是小时候生活的道观?”

年轻人看看自己的衣服,又跑回了耳房照了照镜子。

一张年轻过分的脸在镜子中呈现了出来。

“这是年轻时候的我?我这是重生了?”年轻人呢喃道。

一刹那,过往的记忆如流水般向脑中涌来。

年轻人名叫王大山,自记事起便与爷爷相依为命。

爷爷是一名道士,姓王名正风,道号清尘,乃正一道清风观第23代传人。

王家在明朝嘉靖年间,本是天师陶仲文的弟子,由于不愿以丹石长生之术取悦皇帝,怕日后遭了报应,便辞别了陶仲文,转而皈依了正一道,在白山黑水之地建立了一座小观,名曰:清风观。

从此父传子,子传孙,孙再传子,祖祖辈辈当起了道士。

到了王正风这代,清风观已传了23代。

王家这清风观并不四处传道,只是以医术闻名乡野。周围十里八乡的乡民凡有病痛者,均到清风观寻医问药。王家家传医术了得,自开观以来,活人无数。是以王家人在本地颇受人敬重。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的兵锋劫掠了东北大地,无数仁人志士悲愤不已,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东北各阶层纷纷反抗,组成了东北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与日寇抗争到底。

王正风的父亲,清风观第22代传人化尘道长,遵循盛世归隐山林,乱世救济苍生的门规,带着两个弟弟和儿子,毅然下山,加入了东北抗日游击队。

到了1940年,在日寇关东军的围剿下,王正风的父亲与两位叔叔为了掩护东北抗联的大部队突围,率本部与日寇展开了激烈战斗,最终壮烈牺牲。

万念俱灰的王正风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回到了大白山白龙沟的道观中,重新供养三清香火,以渔猎采药,为附近村民看病为生,深得附近村民爱戴。

回到白龙沟清风观的王正风,第二年与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王胜利。这个叫王胜利的男孩,正是王大山的父亲。

这王胜利,也是一个人才。生的剑眉星目,虎背熊腰。从小修习家传五灵形意拳法,又每日诵读医书,研习医术,修行道法,浑身上下带着一股出尘的气质,实在不是山中乡民可比。

1962年,21岁的王胜利上山采药,在下山的途中救了一个同样上山采摘山货的姑娘。这姑娘因下山路滑崴脚骨折而动弹不得,无法行走。

见到王胜利时,已急得六神无主,加之老林中昏暗,姑娘吓得泪如雨下,抽泣不已。这姑娘虽然狼狈不堪,但却梨花带雨,面色娇羞,貌美肤白却又身段玲珑。

王胜利见之不禁一怔,随后当即为林姑娘正骨敷药,并将林姑娘背到山下道观修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