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岸边,孔明勒马慢行,放慢了脚步,想到自己即将离开南阳,随刘皇叔而去,不知何时才能复回。多年隐居,诸葛亮已经喜欢上了这片土地,习惯了悠游疏懒的生活。若不是为了心中的抱负,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他倒更愿意留在这里,留在那卧龙岗上。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安牍之劳形。泛舟于江湖之上,躬耕于陇亩之中。
然此一去,必将坠于俗事纷扰之中,从此身心不由己,劳神而殚精。想到此处,不禁微微叹息。诸葛亮并非渴求功名之人,若时值太平盛世,天下安定,他倒更愿意做一个田舍翁,躬耕垂钓,读书交友,悠然度日。然天下事,不容他不出,眼见社稷化为废墟,生民饱受涂炭之苦,他岂能视而不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天下计,亮必将出。
诸葛亮沿着白河,缓缓而行,细听鸟鸣阵阵,静看流水潺潺,感受清风拂面。他微微闭上眼,扬起头,阳光洒在面庞,顿觉一股暖流。正是:
红日西斜霞光散,天边暮色染群山。
春风拂面匆匆过,倦鸟归林簌簌鸣。
无边岁月悠悠去,不尽江河滚滚流。
但愿明朝归来日,仍似今夕少年游。
随着天色渐晚,诸葛亮决定暂不回卧龙岗,往新野城夜宿,去看看皇叔治下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毕竟耳闻不如一见,他要亲眼去看看,亲身去感受一番。
孔明离开河岸,转而向东,从西门进入新野,找了一家客栈暂歇。奔忙一天,肚中已咕咕乱叫,他来到街上,寻到一家饭馆,叫了一碗面。
不多时,小二端上一只大碗,里面是热腾腾的板面,哈气四溢,面香扑鼻,诸葛亮连连称赞。
店小二生性热情,油嘴滑舌,善和客人搭话。见诸葛亮称赞,随即向诸葛亮夸耀起来:“客官请看,俺们这个碗,是又大又圆,俺们这个面,是又长又宽。这大碗宽面,是大有来头。用俺们新野的麦子,盐水和面,反复揉搓,摔打拉扯,筋道有嚼劲。再浇上秘制臊子,香而不腻,咸而不涩,是俺们新野独家美食,在别的地方还吃不到呢。”
诸葛亮闻言,笑问道:“哦,还独家美食,你这小二自卖自夸,难道其他地方,没有这板面?”
小二夸口道:“绝对没有,这是刘皇叔就任新野之后,张飞将军觉得原来的面没有嚼劲,吃起来不过瘾,命庖厨改良出来的。所以又叫张飞板面,只在俺们新野有。”
诸葛亮听罢,不禁笑了起来,问道:“哦,张飞板面,有意思,张将军不光会打仗,还会做面。那这位张将军秉性如何,刘皇叔待百姓好吗?”
小二顿时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对诸葛亮讲道:“自打刘皇叔来到新野,爱民如子,秋毫无犯,新野百姓可有福啦。原来时候,那县令横征暴敛,衙役们隔三差五来收税,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熟食有熟食税,酒水有酒水费。衙役们不光乱收钱,还吃白食,专挑好酒好肉。俺们这小店,就赚点辛苦钱,掌柜敢怒不敢言,害怕得罪他们,只能好生招待。后来刘皇叔屯驻新野,进城三令五申,取消苛捐杂税,不许衙役苛扰商户,欺凌百姓,日子才算好起来。起初有些刺头不听,商户告到刘皇叔那里,那些差役被张将军绑在衙门口,抽了一通鞭子。张将军的鞭子,肉体凡胎哪里受得,那几人躺床上三个月,才下地行走。衙门里的人,一看刘皇叔动真格,再也不敢胡来。从那以后,除了应交的税款,没再收过苛捐杂税。差役们来吃饭,也都自己掏钱。连张将军来喝酒,也从没少过一文酒钱。老百姓都说,刘皇叔是高祖后裔,是来相救百姓,复兴汉室的。百姓只要跟着刘皇叔,就有好日子过。”
诸葛亮闻言道:“哦,原来如此,看来刘皇叔仁德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客官您慢用,有什么需要,就招呼小的一声。”小二说道。
“好,你下去吧。”诸葛亮支开小二,拿起筷子,开始就食。不多时便吃完,只觉浑身舒畅,起身去结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