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银行是申城本土的银行,服务范围仅限申城内,是申城本土最大的银行,但是自从日本人占领申城,伴随资本外逃,申城银行的生意一落千丈。

我们到达申城银行总行,通报了姓名,便有银行员工将我们带到了董事长办公室。

“张董事长,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申城银行的吴董事长说道,他和先生认识,但不算太熟。吴董事长年近五十,年纪比先生稍长几岁,剃了一个短寸头,鬓角微白,戴着一副金丝圆框眼镜,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并且有一股文化人的气质。

“吴董事长,别来无恙。”先生道。

“我也不绕弯子,此次请张董事长前来,是关于一件在我行的质押品,就是我在电报里说的北宋蔡襄的《自书诗帖》,我行想要将其出手,我知道张董事长钟爱收藏,这才通知于你。”吴董事长道,他停顿了一下,继又说道,“张董事长,日本慕唐株式会社的藤田正雄你熟识吧?听说他是你们江北银行的股东。”

“认识,算不上熟识。他怎么了?”先生问道。

“他前几日来向我询过《自书诗帖》的价,他说他有意收藏,如果我愿意,可以将此帖卖给他,明天就是我们约定的期限。”吴董事长说道,“不过他终究是日本人,他必然会将此帖带回日本,这一点我不喜欢。所以我才叫你前来。”

先生眉头微皱,夫人则道:“吴董事长想要多少钱转手?”吴董事长话中有话,明显是要抬价,他嘴上说不想传世名帖落入外国人之手,但是也要考虑价格。

“张夫人,三年前此帖原主以五千大洋的价格将其质押在我行,他签的质押合约还好好的保存着。如今赎回期已过,按照合约和市场变动,我行愿意以三万大洋的价格将其出售,这是合情合理的。”吴董事长说。

“合情合理吗?”夫人看向先生。

先生没有回答夫人,反而对吴董事长道:“古帖字画自有其价值,但吴董事长所定的价格未免溢价过多。依我看,此帖目前的价值约在一万五千大洋左右。

吴董事长笑道:“藤田先生的出价可不止这么多。”

先生道:“藤田正雄眼光毒辣,他虽喜欢字画,但却是个纯正的商人,商人逐利,以蔡襄的名气和北宋到如今的年岁,他最多出价一万二千大洋。就算他愿意高价买入,也绝不会超过一万五千大洋。”

吴董事长眼中惊讶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张董事长这么确定?”

先生道:“内行自晓门道。吴兄,你我相识多年,知我秉性,我爱名帖至深,为此我愿出价两万大洋收购,请吴兄成全。”

“骐骥哥,两万大洋未免太高了。”夫人有些焦急,先生挥挥手示意她不要说话。

吴董事长道:“贤弟实乃大爱,我很欣慰。我也是爽快人,就如贤弟所言。”说罢,他叫来秘书,让他去保险库将质押品取来。

很快,秘书将一个木盒拿来,上面贴着封条,写着“九六零号质押品”,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副卷轴和一份合约。吴董事长凑在秘书耳边说了几句,秘书便出门去了。

吴董事长道:“贤弟,打开瞧瞧?”

先生用随身带的手帕擦了擦手,而后缓缓打开长卷,蔡襄此书属于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所以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足见其清健圆润的书风和炉火纯青的功力。蔡襄和欧阳修齐名一时,两人文章皆足以垂世传后,欧阳文忠公曾题《自书诗》中一篇,说“极有古人风格,可谓三绝矣。”蔡襄素有诗名,我们引他《自书诗》中的一首《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来感受其诗风,其诗曰:“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罕见的腊月桃花正和诗人清正的官风一样寂寞。卷后是各家题跋,先生简单看了一下。

先生合上长卷,说道:“吴兄,藏品没问题,还请吴兄准备好转让合同。”

吴董事长的秘书拿着合同走了进来,吴董事长在一式两份的合同上盖章签字,而后递给先生,先生一看,讶然道:“吴兄,这合同上面交易价格是一万五千大洋。”

“没错,你我同胞,应当是这个价格,我虽不才,也不愿在这样的世道,占一个同胞的便宜。”吴董事长道。

“如此便多谢了。”先生抱拳感谢。

吴董事长笑道:“张夫人,吴某没有那么差劲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