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十八年五月十八,清晨。
乾清宫。
......
阵阵钟声在这巍峨的皇宫之中响彻,钻进了只有皇帝才能安寝的乾清宫中。
华贵而又雍容的锦被之下,朱寿半撑着自己的身体,一时有些恍惚。
大太监刘瑾带着太监宫女早已将登基时的衣冠准备完毕,就在床边等候。
朱寿没有理会他们,消化着驳杂的记忆。
他只记得自己在湖边游玩,脚下不稳失足落入湖中,等到再醒来时,就莫名来到了此处,而后一阵纷乱的记忆涌入脑海。
“大明弘治十八年……皇太子朱厚照……五月十八日登基为帝……”
过了好半晌,朱寿这才睁开眼睛。
呼!
长出一口气。
当他理清了脑海中纷杂的记忆时,脸色极为古怪。
没想到竟然穿越了,这么离谱的事情竟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皇太子朱厚照,这是他现在的身份。
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作为历史学硕士,专攻明清史,他自然知道大明正德皇帝朱厚照。
说起来,这孩子也是个苦命人。
在已经过去的弘治朝,由于弘治皇帝朱佑樘的弱势,导致文官集团开始膨胀。
以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为首的内阁总揽大权,等到朱厚照登临帝位时,才发觉这满朝上下竟全是文臣一体。
至于这年幼的小皇帝,又有谁会在乎?
不过,苟且偷生显然不是这小皇帝的作风。
正德二年八月设置豹房,重用刘瑾,提拔八虎,用于牵制朝臣,收拢权利,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可就在准备深化之时,刘瑾突然就要起兵谋反。
这可真是怪哉!
后来自封自己为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领大军,与草原小王子决战于应州城外,最终大获全胜,使得小王子十数年不敢南下牧马,而他甚至亲手斩杀鞑子一人。
只可惜这样的大胜,在文官的笔下,仅是“鏖战数日,阵斩十六”的字眼,这何其荒唐?
后借应州大捷之威,调边军入卫,至此总理军权。
宁王之乱时,又统领兵马南下,此举未必没有整理江南的目的,只可惜,就在功成之前,竟意外落水。
一个正值壮年,且弓马娴熟的皇帝,就这么病故了。
关键问题是,医治他的太医,竟与治死弘治的为同一个人。
当他提出更换太医时,竟被杨廷和借故拒绝。
不久之后,朱厚照驾崩,死的极其潦草。
当消化完记忆后,朱寿的眼中尽是斗志。
这重活一世自是要活的精彩,既然重生为朱厚照,那么自要替他完成他未竟之事。
掌天下之权,马踏整个江山。
这大明,交给谁都不能交给文官。
……
朱厚照深深的呼吸着,等到情绪平复下来,思索着现在的处境。
身为皇帝,手中得有权利,若没有权利,胸中抱负如何实现?早晚也得失足落水。
而朱厚照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权。
不过,如今的大明,是以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为尊,而这三人又是先帝的托孤重臣。
想要总揽大权,就得先从这三人身上动手。
不过,此事却也没有那么简单。
尤其是这三人中的刘健,更是不简单。
其人历经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担任八年内阁首辅,在朝廷之中根深蒂固,就连李东阳和谢迁,也是在他的推举之下进入内阁辅政。
弘治朝时,更是压的孝宗喘不过气来,当年孝宗想在万岁山修建毓秀亭,于是让亲信太监李广督办此事。
可当刘健听闻此事后,以奸人佞臣、蛊惑圣上为由,硬是逼的李广自杀。事后,不仅没有任何惭愧,反而进一步的逼迫孝宗,让其治罪李广。
弘治十三年,鞑子南下,京师戒严,刘健又以“兵事疲惫”为由,罢黜与孝宗密切的遂安伯陈韶等三人,换上与文官相近的镇远侯顾溥。
然而,情况并未因此而好转,弘治十四年时,边事再起,国库空虚,于是孝宗将目光放在了税收之上。
可是,以刘健为首的文官却“与民争利,减轻百姓负担”为由驳了孝宗,甚至还提出“削减宫中用度、裁撤宫中亢官”等建议,进一步的削弱孝宗的权利。
等到正德登基之后,刘健的手伸的更长了。
当他得知正德信任太监时,便联合李东阳、谢迁二人,以辞职要挟。
当时正德刚刚登基,若是不同意辞职,正德就落了下势,被三阁老压了一头,若是同意辞职,满朝文武势必会联合逼宫,逼的正德不得不收回成命,届时只会威严扫地,沦为笑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