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绍兴十一年。

赵构闷不作声,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跟秦桧勾结,将岳飞父子关押下狱,二是准备和金人签订屈辱至极的绍兴和议。

当然,这是天幕没出现以前的思路。

如今,赵构紧盯着天幕上的通关奖励:一个任意愿望】,怦然心动。

真的什么愿望都可以吗?

那年苗刘兵变,他受到了惊吓,从此不能人道,只得收养宋太祖一脉的赵瑗为太子。

从此,他就开始摆烂了。

反正也没有血脉相连的后人,随他去吧,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现在……

他一个垂死病中惊坐起,感觉自己又行了!

通关,一定得通关!

然而,关于参赛的人选,赵构却陷入了纠结。

刘光世?

不行,这个二世祖,一遇上问题溜得比兔子都快。

韩世忠?

也不行,太老了,战力不在巅峰。

赵构仔细一盘算,发现除了还关在牢里的岳飞,他麾下,还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大将。

“……”这tm就尴尬了啊。

他正在这里反复纠结,忽有人来报,太子赵瑗求见。

赵构:“让他进来。”

“父皇”,赵瑗进门后,端端正正地对他问好。

少年身量未成,披一身翠袍,宛如莹玉的修竹般清冽挺拔,一举一动,都显得极为风采怡人。

赵构看了这个养子一会,神色复杂。

他选择领养赵瑗的原因很简单。

这孩子是太祖一脉的,原本流落在民间,势单力薄,容易控制。

赵瑗又性情温和内秀,对他很孝顺。

当然,后世的发展证明了,赵构这一生全是污点,唯有选太子这件事,做得十分正确。

赵瑗后来改名为赵昚。

正是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

登基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生平励精图治,几度北伐,想要收复失地。

同样是南渡小朝廷,南明只坚持了18年。

而南宋的国祚,却绵延了足足152年,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这都是未来赵瑗的功劳。

赵瑗一向很仰慕岳飞,今天一看见天幕,立刻就动身前往皇宫,试图劝说父皇赵构放人。

“朕知道你的来意了”,赵构语气淡淡,“宣枢密史秦桧觐见。”

赵瑗一下子有些着急:“父皇,不可!”

“回去坐好”,赵构冷哼一声,“他不过是家中的一条看门狗,能把你吓成这样?”

赵瑗:“……”

还不是怕你拎不清!

赵构虽然有很多的问题和毛病,但有一点,他绝对不是傀儡之君。

对金人,他唯唯诺诺,高声喊爹,对内,他却是雷厉风行,重拳出击。

朝野的生杀大权,被他牢牢紧握在手中。

秦桧再怎么位高权重,都不可能越过他的意愿,做任何决定。

后人也评价说,“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本质上来说,秦桧议和也好,害死岳飞也好,就是在不断迎合赵构的想法,当一个好用的工具人罢了。

赵构:这锅你不背谁背?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两人最后都被齐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都跑不了。

秦桧进门,恭恭敬敬地行礼。

接着,又说了些什么“不杀岳飞,金人恐怕心生怨恨,不愿议和”、“对大宋的和平不利”、“岳飞意欲谋反,根本没把官家您放在眼里啊”、“万一北伐成功,二圣被迎回来了怎么办”,之类的鬼话。

赵构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这当口还想着金人?

天幕都降世了,若是放岳飞出战,一定能得到奖励的,哪里还用得着担心什么金人和二圣!

而且……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他还指望着天幕奖励帮他一把,生出有自己血脉的继承人。

秦桧还在说着什么,赵构却不耐烦再听,将一本奏折摔在地上:“速去大理寺放人!如果岳飞出了什么差错,你这个枢密史也当到头了!”

赵瑗在一旁清清嗓子,刻意用不轻不重的声音说:

“秦相的人品一向那什么,又和岳将军不对付,只怕趁机使坏。父皇宜亲自去大理寺,表明诚心。”

秦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