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后宫有一个剧场,全年无休,一周只演一次,但每一次演的剧目都不一样,不同的剧名,不同的演员,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剧种,一年52周,人来没重样过。可是每场都爆满,因为每次体验都不一样,更霸道的是,任何人都不可以预定票,因为不会告诉你这周演什么,你预定了什么票就是什么票。人家透给你的意思很明显,每一个都好,不用你挑,你来就是了。这样的海上后宫,你觉得怎么样?

这次演出的剧目叫《大哥的女人》,看完剧以后,几个大哥的女人不约而同凑在一起谈论起来。你以为大哥的女人都是好看的皮囊吗?不,她们的灵魂也有趣。那什么是有趣,什么是灵魂。从外貌绝对判断不出人内心的本质,只有在两方面你能体察出这个人的内心,一是在事件的冲突中,二是在对一些事件的谈论中。这个桌子上,围坐着七个女人,我把她们标为七种颜色,下边内容启动了高能破坏预警,因为你会听到耳炸的思想。

蓝色女人:这个剧居然还用上了《阿凡达》的电影技术,他们怎么想的啊!

红色女人:就是借用,但借的不巧而已。导演卡梅隆因为电影技术的创新所以被称作了好莱坞的卡梅隆大帝,但这个称号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展示他电影里的思想,所以这个剧的技术可以达到人家的水平,但思想绝对达不到。

黄色女人:我很同意,电影名《阿凡达》借用了东方的宗教图腾元素等来完成他的新故事,具有强烈的新纪元思想,片中含有鲜明的万物有灵的泛神观。电影名称《阿凡达》Avatar,来自梵语,义译则为“化身“。电影上映后不久,世界印度教协会及其主席泽德曾要求卡梅隆做出声明,澄清这部3D科幻影片的名字与印度宗教及其信仰毫无任何关系,重名只是一个巧合。

蓝色女人:这就像是一个新纪元运动的双簧戏,演给世人看。除了这个电影,其实最大的电影系列赢家是《哈利波特》。它的7个系列全部登入50强名单。《哈利波特》的来袭也是新纪元思想兴起后的文化结果,巫术堂而皇之地登上西方主流文化的贵宾席,并且直接毒害下一代。

紫色女人:多亏有这么一个宝贵的地方,可以畅所欲言在一个境界里。《哈利波特》高举巫术并与新纪元的秘传主义思想同出一炉,与同样制造轰动效应的《达芬奇密码》都是直接与圣经抗衡的势力。这就是西方文明堕落的真实体现。

蓝色女人:对的,对的。我举一个例子再加说明一下,犹太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虽能从中捕捉到基督教思想的痕迹,但其所描写的宇宙最高控制则是来自一个非位格化的力量,直接否定自有永有三位一体的真神。

橙色女人:不仅如此,《2012》虽是典型的基督教式的末世电影,却融入了东方密教情怀,把人类最后的拯救地寄托在XZ,有东方的乌托邦香格里拉的情节作祟。

紫色女人:那要这么说的话,《黑客帝国》更是含有诸多的现代诺斯底主义的思想,是现代电影艺术的视觉创意与东方神秘哲学的一种结合。

红色女人:以此推演,英国作家菲利普.普曼(Phillip Pullman)所著的《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黄金罗盘》(其他两部分别是《精工小刀》和《琥珀望远镜》)即是典型的例子。 Phillip Pullman是一位激进的无神论主义者及人文主义者,他宣称《黑暗物质三部曲》讲述了一场人类对抗教会,推翻神的战争。他非常反对鲁益斯(C. S. Lewis)及其著作《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写这三部曲的原因是为了冲淡鲁益斯在纳尼亚传奇系列中所描绘、所象征的基督。其情节的设计就包括杀死剧中的‘神’。

黑色女人:我想这是哲学家们想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吧!人来审判神,最终把唯一的真神杀死。

白色女人:在西方人的眼里,不仅要杀死神还要杀死基督。爱尔兰的犹太裔剧作家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在1953年首演即轰动了西方世界,“一个永远等不来的戈多“如同犹太人的弥赛亚预言,成为西方基督核心信仰逐渐边缘化的戏剧文学象征,此剧之后在西方戏剧舞台长盛不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