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吃过早饭,姬子玉先帮着妈妈做完豆腐坊里的活儿,又和大嫂一起开始收拾起了下货。这个时期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工具,只能用相对原始的方式来弄。其他的都好说,两个难点比较难克服:一是大肠不容易洗干净,褶皱太多,怎么洗都有一些猪屎味;二是猪毛难以处理,一般的都是简单褪毛后用刀刮,不像后世直接用喷灯。所以一套下货收拾出来要两个小时,煮熟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由于太耗费人工,很多屠夫家里的人少,都是直接贱卖给熟食摊子。价格比生猪贵一点,也就是一块钱左右一斤。

其实生猪的购买价格和卖肉的钱基本持平,下货基本就算是利润了。家里帮忙的人比较多,大哥也舍不得那部分收入。所以大部分下货都是自己帮大嫂来收拾,就图多卖点钱。以前自己上学忙,一般都是周末或者假期义务帮忙。但这个假期没有了暑假作业,也更不需要复习。家里人一商量,就让自己和大嫂,专职来做这个生意。中考后也已经干了十多天,收益还算可以,平均一套下货竟然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平分下来也攒下了三四百。

最开始自己也是不太明白,闹不清楚怎么回事,以为是大哥大嫂转了性,有钱不赚还分润给家里。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哥嫂二人的算计。期望用这样的收入,让父母和自己动心,好把自己拴在这份“伟大的事业”里。毕竟这个时候工人的平均工资,大部分还不到两百元。可算漏掉的是父母作为山东人,对文化的尊重是千年的传承。考大学相当于中举,那可是能光耀门楣,告慰祖宗的事儿,怎么可能被这俩铜板收买!而自己两辈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懒”,体力劳动是能不干就不干的!所以这个看似很顺遂的计划,就胎死腹中了。

干活的时候,姬子玉的大脑一直也没闲着,筹谋着怎样来破局。后世的自己一直做着医药和食品相关的生意,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雄厚的本钱,不适合现在的起步阶段。而传统的家族生意——做豆腐,太他妈累了,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算算时间,妈妈是九三年开始便血,九五年做的改道手术,九七年年初复发,九八年六月辞世。按照时间的推算和事后的分析,其诱发因素应该就是这几年的劳累。如果运气好的话,现在的她只是肠炎,或者仅仅是间歇性的腹泻。注意休息和饮食,定期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只要妈妈身体不出现问题,那么爸爸的精神支柱也不会垮掉,也不会早早离世。所以怎样找到一个能投入少、风险小,适合一家人操作的生意就比较重要了。琢磨来琢磨去,直到看到手里正收拾的下货,灵光一现,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意么!

在这个时期的老百姓,刚从物资短缺中逐渐走出,长期缺乏的油水,让几乎所有的家庭,对肉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都是非理性的。小镇上现在对猪肉的旺盛需求,皆来源于此。而猪肉当中,依然是五花肉卖的最快。后世人们喜爱的排骨、棒骨、扇骨,现在的统一称呼叫—骨头,就是给狗磨牙的,上面几乎没有一点肉!而油脂丰富,蛋白质和胆固醇俱足的猪下水,因其口感的肥美,老少皆宜,更是受许多老饕的追捧。哪怕是简单的加工,哪怕看起来色香味具无,都抵挡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究其原因,是东北人在这片苦寒之地生活,一年里平均有五个多月的冬季。对高脂肪和高热量食品的追求,那可是来源于基因层面的!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脂肪,无法越过寒冷的冬季。甚至连东北的鱼类都是这样,为什么不怕炖,还越炖越香?就是肌肉里不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储存着丰富的脂肪。而南方的淡水鱼只是鲜,烹饪时多用蒸的,就是怕一炖就碎。东北人对熏酱食品的热爱,也源于此。世纪之交的那些年,最火爆的熟食铺子当属骨里香。又咸又香!后来逐渐寥落到无人问津,也不过是他们没有任何改进的缘故。其他的如一手店、沟帮子烧鸡等与时俱进的熟食店,销售却越来越好,深受资本青睐,风光无限。

后世的自己吃过深港的烧腊、潮汕的卤水、川渝的腊味、冀鲁的酱肉,但因为年少的这段经历,还是最喜欢东北的熏酱。而且作为资深发烧友,不但自己喜欢研究、喜欢做,还资助发小开了一家卤味店。生意正经不错的,短短三年,不但在鲁省烟城立足,更是拓展到五家门店,销售额近千万。不要说这几年鼓捣出来的终极秘方,就是小红书上的一些简单操作,都不是这个年代所谓的“手艺”可以媲美的。知识大爆炸带来的碾压,对这个时代的人属于降维打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