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斌带领埃里森与夏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参观,并且在一旁讲解:
“您看,那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世界现存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现在主要用于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与低频引力波探测等。”
“还有就是,进行高分辨率无线电频谱测量。检测微弱的空间信号,参与寻找外星智慧。”傅毅斌说到此处故意看了埃里森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我拜读过您在博士发表的几篇论文,其中多次提到了‘造物主’这个词,您觉得他真实存在吗?”
“或许吧,如此精妙的物质规律并非凭空而生,也许是被某种机制创造而成。”
埃里森说的轻描淡写,但却激起了傅毅斌的争辩欲望:
“我倒是认为,宇宙可能由自身产生,不需要,也不必要一个外部的造物主,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埃里森少了些年轻时的固执与狂妄,这五年的失败让他想清许多事情。
这种虚无的没有结果的争论永远都是那么的毫无意义,无非是在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后倒吸一口凉气罢了。
或许埃里森是怕了,怕自己的理论得不到实践的证明,怕自己的研究最终是一场空。
埃里森不想讨论宇宙是什么,存在有什么意义,以及各种假说与推论。
他现在更想知道3月27日能否接收到信息,能否证明自己的“生命映射理论”,以及能否突破生命的界限。
“您说的很有道理。”埃里森点头微笑道。
3月25日
埃里森与林锦华约好了在会议室见面,主要是叙叙旧情,以及实验安排等事宜。
“来来来,埃里森,你这些年去哪了?怎么没在国际科研领域听到你的名字。”
“唉,被一个研究项目困在了罗氏公司。”埃里森叹气说道。
“还在研究你的那个进化理论?当时我就觉你很特别,搞不懂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同时进修生物与天文学,这种研究太虚无缥缈了,我们穷尽一生或许都发现不了什么,做些有生之年可以得到结果的研究吧。”
“若是愿意,你可以来我的实验室,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
“谢谢林老师好意,不过得等我在罗氏公司完成那个研究,而且恐怕合同……”
“好,想好了再过来。”
林锦华拍了拍埃里森的肩膀,他很赏识这位年轻人,他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新奇又荒诞。
只不过之前的埃里森有些固执,一点点的意见不合就要和人争吵,现在看来倒是稳重多了。
“对了,林老师,那个FAST的预约事情如何了?”
“噢,埃里森,你知道我们所有人的研究方案都需要经过上面的批准,设备器材以及其他资源不是想用就能用的,更何况是FAST。”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