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颁布后没过多久,玉轮国突然向扶余国发起进攻。鉴于以往两国常有龃龉互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擦枪走火,所以此次玉轮国的出兵世人没有放在心上。唯独郑安雅听到“玉轮国”三个字的时候眉头跳了一下。不知怎么,她总觉得这个玉轮国不可小觑。偏偏此时颇黎的问题还没解决,她也不敢冒然把卫琉璃等人从科尔漠抽回来,只好吩咐卫尉中的司隶校尉盯紧玉轮国和扶余国的动向。

不出五日,扶余国的最新消息来了:玉轮国此番出兵并非以往的小打小闹,而是大举进攻。据前线敖东的线人透露:玉轮国的兵马乌泱泱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且玉轮国此次是不宣而战,故扶余国并不知其兵力多少,只知道他们除了骑兵、步兵之外还有攻城车、投石机等一众攻城器械。

看到这里,郑安雅不禁眉头紧锁,问道:“恐怕他们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的。依你之见,敖东城可守得住?”

司隶校尉道:“回陛下:敖东城是扶余国的北疆重镇,守城的是扶余国最精锐的部队。扶余人生性好斗,战力应当不差。但是扶余国毕竟国力弱小,举国上下一共也才五万兵,敖东城内的士兵估计不超过一万。”

郑安雅道:“能探听到出玉轮国出了多少人吗?”

司隶校尉道:“玉轮国不同于中原国家,他们发兵往往不是把要出征的军队聚集到一起再出发,而是只通知到带兵的将军,由将军直接带兵赶往前线。所以就目前的攻势来看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但后续就难说了。”

郑安雅又问:“对于玉轮国,你们了解多少?”

司隶校尉道:“玉轮国的国土面积比漠西草原略大,人口约六十万,兵力估计最多可达二十万以上。”

“二十万?”郑安雅惊讶道:“我国人口刚过四百万,若是举全国之力最多也只能出一百万人,也就是四分之一多点,其余的壮劳力要用来保障粮草供应、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更不必说原孤竹国、南越国的地方不但抽不了兵丁,还要多派人手看管,以防有人借机生事,算下来能出的人不到六十万。他们怎么能出比总人口三分之一还多的兵?而且我们这已经是不分男女的做法了,若换成渤海国,只怕还要少。”

司隶校尉道:“陛下,两国国情不同。一则,玉轮国是游牧民族,国民无论男女自幼必须学习弓马,因此男女老少都能引矢放箭。只要国家需要,下至十二岁的孩子、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但凡拿得动刀、拉得开弓的都可以上战场。二则,他们的士兵吃的是牛羊肉和乳制品,牛羊只要少量的牧民驱赶着就可以跟着军队走,乳制品则比粮食体积小,也更顶饱,士兵们可以随身携带。因此,他们后勤保障需要的人手比我们少得多,大概只需要我们三至四成的人。”

郑安雅默然,她早就听将士们说过“草原上的粮草是长腿的自己会走”之类的话,只是当时漠东还没有出现玉轮国,漠西草原又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下,对于这种提高运粮效率的手段她没有当回事,将士们依然以米面为主食,肉食和奶食只是作为改善伙食的添加。如今看来真是大意了!

“那额林呢?这个人你们又了解多少?”郑安雅问。

“呃,关于北帝的资料卫大人早就呈报给陛下了。”司隶校尉道。

“没别的了?”

“陛下,我们人手不足,对玉轮国派的人并不多。北帝是个谨慎的人,不喜欢用外国人,所以要渗透到他的身边很难。”司隶校尉有些紧张地说。

“哎,不对。朕称帝那会儿不是特许琉璃针对玉轮国多招些人吗,怎么又没人了?”郑安雅问。

司隶校尉跪地道:“陛下恕罪,那些人都是新手,还不能派上用场。通常培养一个间人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他们……他们还在学习阶段,如果冒然把他们派出去,被玉轮国发现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容易打草惊蛇。”

“好了,起来吧。朕没有怪你们。”郑安雅无奈地笑道。这几年发生了太多事,她总觉得时间过了很久,其实距离自己称帝也就短短的两年多时间。

司隶校尉走后,郑安雅陷入了沉思:扶余国共十八城,八万户,二十万人。国都濊城,国姓高,现任国君名叫高不意。扶余国国祚已有三百余年,一直是大国的附庸,一百年前渤海国崛起之后,他们理所当然地依附于渤海国。与东瓯国的反复无常不同,扶余国倒是对渤海国十分忠心,从前朝的官僚制度到后宫内命妇的称谓,无一不模仿渤海国,因此世人常称其为“小渤海”。

“小渤海,”郑安雅喃喃自语道,她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此番玉轮国出兵的目的不是攻打扶余国那么简单。一旦扶余国告急,势必会求助于渤海国,而渤海国身为宗主国,对附属国有扶危济困的义务。因此,此战若是小打小闹倒还罢了,一旦打大了,渤海国势必出手,这一点玉轮国不会想不到。难不成他们的目的是与渤海国开战吗?可是他们即便倾全国之力也不过区区二十万兵,这点兵力就想从渤海国手里讨得便宜怕是异想天开吧?

“嗨,我也真是的,渤海国有那哥俩顶着呢,我瞎操什么心!”她笑了笑,感叹自己还是太过在意林长卿了。

又过了几个月,战事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被玉轮国攻下了重镇敖东,战争有越打越大的趋势。扶余国顶不住了,向渤海国求援。于是,永昌六十五年初春,渤海国决定出兵二十万支援扶余国。当然,等他们完成征兵、筹粮、集结军队等步骤,大军真正出发时,已是半年之后了。

“你们怎么看这场战事?”郑安雅听说渤海国出兵后,召集几个相关的大臣进宫议事。

刚刚回到颍州,屁股还没坐热的卫琉璃道:“陛下,诸位,在下以为玉轮国的虎狼之心已有切实的证据。此次臣与昌平君奉命前往科尔漠平叛,确实查到了几封玉轮国与颇黎的信件。显然,他们的勾连早在察吉里可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按照他们的约定,此番玉轮国攻打扶余国的同时会传消息给颇黎,让他在呼兰举事,幸亏我们动手及时,在玉轮国刚刚发起进攻,消息尚未传给颇黎之前就除掉了他。否则,后患无穷。至于此战,臣赞同陛下之前的看法,玉轮国攻打扶余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很可能是引渤海国出兵。”

“何以见得?”房如樨问。

卫琉璃道:“如果他们的目的是占领扶余国的城池或者灭亡扶余国,那最好是趁着大胜一鼓作气攻下更多的城。可自打玉轮国占领敖东之后,却只是陈兵仙州城下围而不攻,似乎在等扶余国的援兵到来。”

杜襄成问:“扶余国内还有兵可派吗?”

卫琉璃道:“据我们所探,怕是没有了。敖东守城一战,一万精兵尽数被灭,仙州城内目前还有将近两万的兵被围,其他城池只剩下守城的兵了。为防止玉轮国其他部队偷袭,这些守军是不能抽调的。”

“玉轮国勾结颇黎早在我们意料之中,但我实在看不出来渤海国出兵对玉轮国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们想在渤海国搞内乱?”杜襄成道。

卫琉璃摇摇头,说:“我也探查不到玉轮国到底想干什么,他们的高层口风很紧,几乎不会在奴仆下人面前谈论军政大事,所以即使买通了他们身边的仆役,也很难打探到确切的消息。”

“虽然探听不到消息,但至少证明我们怀疑的方向没错,他们一定在密谋着一件大事,否则没必要这么谨慎,对吧?”房如樨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段知书问:“我们不能直接派人混进去吗?”

卫琉璃道:“很难,玉轮国的贵族和平民基本是弱然人,他们的长相和我们有明显差别。奴隶中除了弱然人之外倒是有部分被他们掳走的扶余人,但是这些人通常只能干低等的活,接触不到机密。”

“颇黎伏诛的消息,玉轮国知道了吗?”郑安雅问道。

“还没有,”卫琉璃道,“我们发现颇黎的手下在边境附近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给玉轮国的线人传递消息,他们二人并不见面,于是我们也依样画葫芦地传了假消息过去,让玉轮国误以为颇黎还掌控者局势。陛下,要放消息给他们吗?”

“不用,先瞒着,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郑安雅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问杜襄成道:“对了,这次怎么不是长晔领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