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离婚后,黄淑文就没见过杨秀玉这个前婆婆了。
倒是每年过年,俩孩子从王家回来后,说过他们奶奶脾气越来越暴躁。
今年过年,尽管王家经济陷入困境,倒是难得过了一个太平年。
没吵没闹的。
只不过,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过完年没多久,王兆刚就跑路了。
后来听刘老师说,王兆刚走后,王家债主盈门,打成一锅粥。
这几年刘老师一直跟黄淑文来往密切,跟王雪梅反倒疏远了许多。
而那些无法驳回面子的生源,也都是来自她和李老师。
黄淑文也是无可奈何。
刘老师跟王雪梅是好友,对王家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
估计她私以为,黄淑文会喜欢听王家倒霉吧,所以总喜欢跟黄淑文嘀咕一些王家的近况。
也是对陈三姑信息的另一种补充。
而王家最新的消息是,李美玲在王兆刚跑路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或者青天白日,具体时间不确定,也跑路了。
扔下了六岁的儿子王昊,和七十多岁的婆婆杨秀玉。
这时候,王家的别墅和厂子,都拿去抵债了。
之前杨秀玉婆媳带着王昊,住在市里,大女儿王秋菊家一套闲置的老房子里。
王秋菊公婆退休前住的公房,后来房改买下来,面积小年头长的老小区,老两口早就搬到条件更好的新房子了。
家里还有两套房子,日常出租,都是王秋菊管理,所以倒是方便了王家婆媳三口。
杨秀玉和李美玲早就养尊处优惯了,如今家里破产,让她们出去赚钱,高不成低不就的,就开启了啃女儿模式。
好在三个女儿过的都不错,每人接济点儿,勉强日子还能过,也就是个温饱,大手大脚是不能了。
如今王昊也要到了上学的年纪,过去对王家来说,不算个事儿。
如今,一家子,尤其王昊和杨秀玉的户口,还在石桥镇,在市里上学,要么户口,要么借读。
本来对王家三姐妹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可这几年,王兆刚从三个姐姐那里,没少借钱,和制造家庭矛盾,几乎耗光了姐弟感情。
如今,谁伸手帮忙,就意味着许多后续,也要接手。
所以,对于未来王昊上学的问题,三姐妹都建议老娘回石桥镇。
理由是,熟悉的环境有利于孩子成长。
杨秀玉自然是不乐意的,曾经的风光,如今的落魄,她一天都不想回镇上,总觉得全镇人都在看她的笑话。
好在王昊明年上学,倒也不急。
没想到,李美玲跑了,不到一个月,杨秀玉带着孩子,找上了黄淑文。
并且,要求黄淑文收养她孙子王昊,理由是:王倩倩和王家宝,都是王昊的亲姐亲哥,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将来长大了,也能互相扶持。
黄淑文有点蒙圈。
看着眼前头发全白了的老太太,和一看就挺机灵的小男孩,有点不能理解她的脑回路。
大清就是没亡,也没有让和离的前妻,养后老婆生的儿子的道理吧?
还是孩子父母亲人具在的情况下。
“杨婶儿啊,我们两家的关系,没那么亲近吧?孩子有爹妈,还有你这个奶奶,更有三个有出息的姑姑,轮不到我这个被休了的女人养你家孩子吧?”
杨秀玉不是听不出前儿媳妇话里的讽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这不是,你也应该听说了,刚子走了,家里也没钱了,孩子妈也走了,我也一把年纪了,越来越力不从心啊。我知道你心眼儿好,孩子跟着你,不会受罪。。。。。。”
“等等,杨婶儿,我知道我心好,所以在你家没落到好下场,怎么能不吸取教训呢?”
“那不是,你看看,如今你过得好了,也不差这点养孩子的钱了不是。。。。。。”
黄淑文已经失去了和她掰扯的兴致,拿起电话,打给了王秋菊。
王家这个大姐,一向以王家话事人自居,不知道现在卸任了没有。
“我是陈英,你妈带着孩子来我这里,麻烦大姐过来接一下吧。”
王秋菊沉默了半晌,到底答应了一声。
杨秀玉看黄淑文没有松口的意思,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给黄淑文跪下了。
黄淑文冷笑,下跪认错赔礼道歉这种事儿,她从来不信,当个礼节就好。
毕竟,犯了错误,给别人造成了伤害,道个歉下个跪就行了,简直一本万利。
至于折寿什么的,活久了也没想象的快乐,生命的长短说明不了什么。
跪一跪就想占个大便宜,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黄淑文稳稳滴坐在沙发上,“杨婶儿,我劝你别费这个劲儿了,我自己的孩子,那是没办法,好不容易养大了,我是有多想不开,好好的轻松日子不过,给王兆刚这个前夫养孩子,你觉得有这个可能么?”
杨秀玉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可如今她也是没办法了。
有三个女儿,她日子好歹能过,至少温饱没问题。
可她更想这个最小的孙子,能跟前头两个大的一样,学习好,考上大学,那样,她就是死也瞑目了。
儿子指望不上了,至少孙子出息了,儿子老了,也能多个依靠。
而能培养好这个小孙子的,除了花钱,还要会培养。
三个女儿如今拿钱都费劲,更甭提培养孩子了。她们自己的孩子,也没见培养的多好,不过普通大学毕业,还得家里托关系找工作。
所以,杨秀玉最后把主意打到了前儿媳妇身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