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家(长篇历史纪实文学005)
三妈十六岁时嫁到我们家
1947年,二十二岁的三爹娶来了十六岁的三妈。三妈生于1931年,属相羊,娘家在榆中县青城镇新民村三社。三妈的爸妈生育三子三女,三妈是大女儿。
听人说,三妈爷爷手里很富有,人都称他家为“大成府家”,可谓富足一方。据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青城史话》记载:“旧时,‘大成’财重一方,四合院多处,经商直达山西晋阳……”
三妈的三十多岁的爷爷出外经商,被人“谋财害命”。于是,苦业养家的事,自然落到三妈奶奶身上。三妈奶奶是天津人,迈着一双大脚,四方模样,既攒劲漂亮又麻利能干。因三妈的奶奶守寡有功,清朝政府特地为她树立一座歌功颂德的牌厦,以表彰她创业养家的功劳和德性。久而久之,人们将三妈家居住的街巷叫“牌厦巷子”,并沿袭至今。
三妈曾说,她小时候多次看见朝廷赠给他们家的“诰封”和“红顶官帽”。每逢过年时,家里人把诰封和红顶官帽拿出来,供奉在先人桌上(注:诰封是封建王朝对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或称号)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果然到了三妈爹的手里,三妈爹因遭遇当时社会上的赌博和鸭片侵害,家境渐渐衰败下来。到新中国土改时,曾经富足一方的“大成府家”已衰落到中农成份。所幸,富足时的辉煌院落还是属于三妈娘家,并完整保存了下来。
我小时候去三妈娘家时,看着三妈娘家的宏大院落,很是吃惊。那高大的砖木大门里,有里外两处房院,房屋全都为砖雕木刻结构;里院的北面是高大的堂屋,东西两旁全是廊房。如遇下雨,可不走院子,经过长廊可直到堂屋。高大的堂屋里,长久不住人,里面供着先祖的画像和红顶官帽。房屋四周布满着蜘蛛网,显得阴森恐怖。一次,三妈奶奶使我去堂屋取东西时,我害怕得不敢看房里的陈设,更不敢看正面墙上的画像,低头急忙取上东西后,撒腿跑出堂屋门。
三妈出嫁的陪房之一是乌红色捻线车。因为青城盛产棉花,所以大多数人家都备有捻线车,将棉花捻成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宽约一尺的布匹;因织作粗糙,所以叫“土布”,也叫“本布”,用作缝制衣裤或出售。三妈的乌红色捻线车还是三妈娘家富足时所制,所以显得很阔气。整个车架用松木做成,上面还有雕花饰纹,既结实又美观;而别家的捻线车只能用杨木随便做成。
十六岁的三妈刚嫁到我们家时,特别想念娘家人,天天想着转娘家的事。一天,我奶对她说:“你兄弟来接你转娘家。吃过饭,你就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