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良隐居下邺时,仍然改不了任侠作风。

倒不是张良要惹啥子事儿出来,而是一有外乡人到下邺出了事儿,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而为其排忧解难。

因为他晓得,这些流落在外的人,多半都像他自己一样,是六国贵族。国破家亡,失去了根基,又不愿意事秦,才弄得只能四处漂泊,流离失所。

但他也非此地间长者,又不愿暴露自己,只是有钱而已。多少打典周济之类的,他是从不吝啬的!

这可能也有源自于他在博浪沙刺杀秦王而应近方圆百里之人受无妄之灾的忏悔吧!

反正这回事对他而言影响深远又真的很刺痛他!哪怕接济的不是六国贵族,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尽自己之力,帮助到天下百姓。

正因如此,张良才真心开始理解要体恤老百姓了,也使得他在当地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许多流亡之人深感其恩,愿意回报于他。

有一天,张良乘车外出来到镇上。他看见了一队捕快似乎注意上了一个魁梧大汉。这大汉神色有些异常,想要躲避逃跑。

张良看其人虽然想逃,却又把手伸入到怀中,似乎想从衣襟中去掏啥子东西。

张良一眼就看出,这名大汉肯定怀中揣有利器。

依秦朝当时的法令,是不允许老百姓身带利器的。

所传说的是秦灭六国后,收缴了天下所有铁器,铸了十二金人。

这一说法倒也并不确切。

因为那根本不可能!

否则那十二金人得有多大呀?况且秦朝还是重视生产的,铁制农具总是允许使用的嘛!只是不允许私藏和持有管制刀具和兵刃之类的而已!

真正的十二金人,是古圣先贤们为彰表自己的政绩所铸的铜像。这些铜像上铸有铭文,记载了各个圣贤的治国之道。应该是收藏在朝廷的图书馆内的。

有个成语叫“众口烁金”,指的就是谣言多了,连十二金人上的圣人之语也会被熔化掉!

《尚书》上记载得有一些关于十二金人身上的铭文。

也有种说法,说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是根据十二金人身上的铭文为主导思想,来倡导要重拾“圣人之治”的!

但秦朝的确是严格管制民间持有利器的!因为持有利器之人,在官府看来,要么是心存反抗的六国贵族后人,要么就是有不法之心的歹人。

张良一看那个大汉即将暴露。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肯定就是死路一条!

于是他急忙驱车上前,停在了那大汉与捕快之间。然后他从车上站了起来,指着那大汉就是一顿大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