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亲近的村民开始来董骏家打听具体怎么样才叉到的大鱼。董骏连夜都赶制了一副常见的三条腿的鱼叉,然后拿给村民看。村民们检查了一番,都将信将疑的走了。

第二天董骏带着三齿鱼叉装模作样的去河边捉鱼。这次身边跟了一大群人,有大人还有小孩。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有人发现河里的鱼,董骏也认认真真的去叉,奈何工具不给力,试了好几次都一无所获。眼看太阳逐渐偏西,有成年男人上前抢过董骏的鱼叉说道:“来,让我试试。”

成年人的力量和准头确实好很多,但是不熟悉鱼性,更不懂得光折射的原理,连续试了几次还是连个鱼鳞都没有叉到,就逐渐泄了气,把鱼叉丢给董骏拍拍屁股走了。其他人又不死心的跟了一会儿,看董骏仍然毛都没有叉到,也慢慢的散了。

夕阳已经西下,董骏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便一个人赶到藏九齿鱼叉的地方,反复查看周围没有人影,才迅速捞出鱼叉,沿着河边重新寻找起来。有几次看到大鱼,董骏都狠心错过了,后来看到一群小鱼,才试运气一样,把九齿鱼叉投了出去。这次效果好不错,鱼叉上竟然挂了四五条小鲢鱼,半尺不到,一个有二三两。取下鲢鱼,放进包里,又把九齿鱼叉藏好,扛着三齿鱼叉高高兴兴的往家走去。

果然不出董骏所料,当晚老村支书就来到董骏家了解情况。董骏的父亲拿出那几条鲢鱼说道:“领导也知道我家分的粮食少,又有几个能装饭的孩子,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还没来得及找生产队借粮,孩子懂事,就自己弄了个鱼叉,逮点小鱼、小虾贴补一下生活。如果队里不允许,我们再也不让孩子去了”,说着拿出三齿鱼叉,要主动上缴作案工具。

老村支书扫了一眼鱼叉叹道:“老董啊,按说咱们村守着几条河不该禁止捕鱼,可你知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上面没有政策,我们也不敢自作主张。你家的情况我也知道,小孩子弄就去弄吧,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但是这个事你不能参与,否则性质就不一样了。”

第二天村里开大会,老村支书重新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严刹歪风邪气,人民群众要把精力放在生产建设上来,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风波慢慢淡化,董骏又可以专心叉鱼了,鉴于鱼肉不好储藏,董骏建议父母亲多找几个破化肥袋子,做成简易的虾笼,白天叉鱼的时候董骏负责下笼子,夜晚的时候父亲去收笼子,这样就可以做的更隐蔽一些,防止别人看见了眼热。

一段时间过去,董家积累了几百斤的大虾,每天中午的时候妈妈都会把大虾晾晒在簸箕里吊挂在门前的枣树上。几个孩子对大鱼、大虾慢慢就失去了胃口,大姐每次开饭闻到腥味就一脸嫌弃的说道:“怎么还是这些啊?”倒是大哥每周只能回来一次,而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起来胃口惊人,一个人差不多赶上全家人的饭量了,怪不得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何况董家还有两个小子正在成长,父母亲看着喜忧参半,五味杂陈。

董骏叉到最大的鱼是一条二十多斤重的大青鱼,那鱼在水里混起来的水花有一米多高,二姐还以为叉到了怪物。两个人合力都没有能把鱼拖上岸,最后只好让二姐跑回家找父亲,董骏则趴在河岸一手抓着树根,一手抓住鱼叉缆绳,免得大青鱼挣脱。

父亲过来以后,很快就把鱼叉连同大青鱼拽了上来,这条鱼比董骏都长,袋子装不下,如果抱回村里很容易被人发现。董骏就建议父亲把大青鱼连夜送到镇上小姨家去,顺便再跟他们多要点食盐,河面眼看就要结冰,很快就不能叉鱼了,得做点物质储备,而盐巴就可以把鱼肉很好的腌制起来,避免变质。

董骏和二姐回到家,二姐还处于抓大鱼的精神亢奋状态里,小脸涨的通红,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习惯,绘声绘色的跟妈妈讲述那条大鱼如何凶猛,把她和弟弟拉扯的多么狼狈。这时候大姐放学回来了,听二姐讲的有趣,就跟妈妈商量着不想上学了,要和弟弟、妹妹一起去河边捉大鱼。

妈妈严肃的说不上学是不可能的,爸爸知道一定会揍她。大姐哼唧了半天,突然说道:“怎么不让爸爸死了呀!”

妈妈一愣,一巴掌就打在大姐身上,然后眼圈一红,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哽咽道:“你实在不想上学就不上了,怎么能让你爸死了呢,你爸要是死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啊?”

董骏依稀记得大姐上辈子就有这个梗,多年以后兄弟姐妹们聚会,大家还会拿出来调侃大姐,但是没想到是在这个场合下说出来的,大姐也是够虎的。

董骏赶紧把大姐拉开,让她给妈妈道歉。其实大姐一出口就知道自己错了,她又不是真的傻,只是童言无忌,看着妈妈哭红的眼睛,也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