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这一年诸葛亮九岁,刘备二十四岁。
那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便是在这一年的二月爆发。
或许是因为风雨将至,又或许是那所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起往年,这一年好像格外的冰寒,哪怕已是开春,可空气中尤是透着寒意,让人只觉得锥心刺骨。
好在,今日是正旦日,是最喜庆的日子。
对于寻常家庭而言,这样的日子,家长是要带领全家人祭祀祖先的。
而在完成祭祀后,家庭中,会以儿子、儿媳、孙子、曾孙这样的顺序依次向家长敬酒…
这便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属于家庭内部的活动与章法。
至于外部的活动便是“谒”与“贺”。
谒指的是面见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比如拜谒,而贺,指的是面见身份地位平等的,或者同辈份的人。
便是为此,今日的诸葛府格外忙碌,来拜谒的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好在大多数并不逗留太久,向诸葛珪行礼后,便迅速离开。
而这些拜谒的人中有地方官吏,有诸葛氏一族的族人,有生意上的伙伴,但最多的,却是诸葛珪平叛收编的那六千部曲。
这是六千部曲;
这更是六千个家庭…
是数万人远离那饥肠辘辘、风餐露宿,远离那叛乱造反、朝不保夕,真正过上有衣穿,有饭吃的日子——
古人嘛,特别是穷苦大众,最是知晓感恩。
正是因此,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人来诸葛府向“恩人”拜谒…
“诸葛大人和二公子的大恩,我们这些人就是万死,那也难报……”
“是啊,若不是诸葛大人分给我们耕地,分给我们房子,若不是二公子教我们用新农具,为我们采买耕牛,我们哪里能过上现在这般富庶的日子…这些谷子不值什么钱,诸葛大人千万收下了。”
“诸葛大人还记得我么?我本是那逆贼张举的副将,若不是大人与二公子的恩赦,我怕是早就被处斩了…我这一大家子,多半也会饿死在旷野中…现在好了,诸葛大人你看,这是我两个娃儿,吃的都这般精壮,长得比我都高了,我求求诸葛大人,也让他们做你的部曲可好?可好?”
要知道,在古代“大人”这样的称呼,往往只是对父母所用。
但自古就有‘父母官’的说辞,对那些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官员,人们也会用‘大人’这样的敬称。
无疑,现在的诸葛珪就是这般模样。
自打那叛乱平定,诸葛珪依照亮儿的提议,将叛军收编为部曲,同时将叛军的家眷接入城内,分发耕地、耕牛、房舍。
如此,精壮男子充军,家眷从事生产,既解决了兵员招募,又解除了这些兵员的后顾之忧,充盈了州郡粮仓的同时,也充盈了各家的粮储。
自然,亮儿推广的农具,田亩的增产…亦是功不可没!
短短四年,这些所谓的“叛军”比官兵都能打。
对他们而言,除了对诸葛家的感激之外,他们更会用生命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
若是以忠诚度来考量。
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就是,也心甘情愿的做诸葛家的“私兵”,只听诸葛家的号令——
“呼——”
长长的一声呼气,今日的诸葛珪略显疲惫。
因为他善待每一个部曲,不拒绝每一个部曲的拜谒,整整一个上午…他最是忙碌。
好不容易到正午,人少了一些,这才长吁出一口气。
却猛地反应过来,连忙询问身旁的诸葛玄。
“亮儿呢?怎生一个上午都没有见到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