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在历经了平顶山莲花洞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一番激烈争斗后,又继续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取经之路。

这一日,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座古寺之前。这座古寺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墙壁斑驳,大门紧闭。寺庙周围是一片寂静的山林,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几分清幽之感。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宝林寺静静地矗立着。

远远望去,那八字砖墙呈现出庄重的泥红色,两边门上的金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寺庙的辉煌与尊贵。迭迭楼台若隐若现地藏于山岭之畔,层层宫阙隐匿在山林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万佛阁与如来殿相对而立,朝阳楼与大雄门遥相呼应,彼此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和呼应。七层塔高耸入云,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中的宝塔一般,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三尊佛像在寺庙中神现光荣,那慈悲的面容和威严的神态,让人心生敬畏之情。文殊台与伽蓝舍相邻,弥勒殿紧靠着大慈厅,每一处建筑都布局精巧,透露出寺庙的庄严与神圣。

走进宝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的一对金刚,他们面容威严,身姿挺拔,仿佛是寺庙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到了二层山门之内,四大天王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照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排列,他们各具神态,手中的法器散发着神秘的力量。再往里走,便能看到四棵乔松,那一棵棵松树翠盖蓬蓬,宛如巨大的伞状,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继续前行,便是大雄宝殿,宝殿气势恢宏,高大的殿柱支撑着巨大的屋顶,殿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与慰藉。转过佛台,到后门,便能看到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观音菩萨面容慈祥,眼神中充满了慈悲与怜悯,仿佛在随时准备拯救世间的苦难众生。

寺庙中的禅房和方丈室也是别具一格。禅房外松关竹院依依绿,那翠绿的松树和挺拔的竹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方丈禅堂处处清,里面简洁而庄重,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雅雅幽幽的环境中,不时传来僧人们参禅讲经的声音,以及演乐房内各种乐器演奏的悦耳之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神圣而祥和的世界。

在寺庙的高处,还有一座看山楼,从楼外望去,能看到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景色美不胜收。而步虚阁上紫云升腾,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妙高台上,昙花不时坠落,那洁白的花瓣如同雪花般飘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说法坛前,贝叶生光,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博大精深。

整个宝林寺,无论是宏伟的建筑,还是清幽的庭院,亦或是庄严的佛像,都散发着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它宛如一座隐藏在山林之中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让人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唐僧抬头望着古寺的匾额,上面写着几个古朴的大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庄严之感。孙悟空手持金箍棒,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火眼金睛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猪八戒扛着钉耙,嘴里嘟囔着,似乎在抱怨这一路走来的辛苦。沙僧则默默地跟在后面,沉稳的面容上透露出坚定的神色。

四人走进古寺,只见寺庙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大殿之上,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唐僧虔诚地合十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孙悟空则在一旁东张西望,对这些佛像似乎并不在意。猪八戒和沙僧也跟着师父一起参拜。

夜晚降临,古寺中格外宁静。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宛如一层银霜。唐僧师徒四人围坐在大殿中,准备休息。唐僧开始诵经念佛,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孙悟空则靠在一根柱子上,闭着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猪八戒早已呼呼大睡,发出阵阵鼾声。沙僧静静地坐在一旁,守护着师父。

就在这时,寺庙外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孙悟空立刻睁开眼睛,警觉地站起身来。他侧耳倾听,那声音似乎越来越近。唐僧也被这声音惊醒,脸上露出惊慌之色。猪八戒被孙悟空踢了一脚,也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

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小心翼翼地走出大殿。只见寺庙外一片漆黑,只有月光洒在地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黑影在晃动。孙悟空大喝一声:“什么妖怪,敢在老孙面前放肆!”那些黑影听到孙悟空的声音,顿时停了下来。

孙悟空用火眼金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妖怪在寺庙周围游荡。这些小妖怪看到孙悟空,吓得纷纷逃窜。孙悟空哪里会放过他们,立刻追了上去。猪八戒和沙僧也连忙拿起武器,跟在孙悟空后面。

经过一番追逐,孙悟空等人终于将这些小妖怪全部赶走。回到寺庙后,孙悟空对唐僧说道:“师父,这些小妖怪不足为惧,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唐僧点了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取经的信念。

在这座古寺中,唐僧师徒四人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夜晚。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寺庙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唐僧师徒四人继续出发,他们知道,在这漫长的取经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但他们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正如这一回的题目所说,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他们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实现自己的使命。

在丹道的视角下,这段内容有着深刻的内涵,以下是扩写后的丹道白话文:

孙悟空所代表的乃是修炼万世修真的正路。前文通过隐晦的言辞和曲折的比喻,几乎已经将道理阐述得没有剩余之义。在此,特地来阐明历来仙圣对于明月之要旨。

如明镜止水般澄澈,似皓月禅心般宁静,古往今来谈论修行之道的人都认为这是圣者修行的极致境界。然而却不知圣者所谓的“神”有着不可知的奥秘,佛者所谓的“果”也有着不可无的意义。若舍弃老君之事,我们又该归向何处呢?上篇中老君阐明五贼以安定心君,这是内丹之理,实际上也蕴含着外丹之理。道理本无内外之分,而丹却有内外之别。内在确立则外在自然成就,外在成就则内在也得以成功。内与外相互依存,外与内相互成就;内而又外,内外同源,最终打成一片。修行之功分为始终,开始为终结奠定基础,终结则完成开始。又从开始到始终,再从终结到开始,内外始终反复颠倒,玄妙至极,难以用言语形容。圣者所谓的“神”,佛者所谓的“果”正是如此。

师父详细讲述老君之事,虽然承接上文,但实际上是引出下文之意。行者说道:“师父,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这便是如止水、禅心之意,能够做到无事而已,但哪里有什么金丹呢?三藏认为行走已久,盼望早日到达西天;行者笑着说:“还不曾走出大门哩!”意思是说仅仅依靠定性存神而希求金丹,就如同盼望到达西天却还未走出大门。所以说:“不必挂念,只管放心前进,还你一个功到自然成。”“放心”的意思是一切都放下,实际上是收心而不放,放乃是不放。“前进”的意思是诸多凡俗之事都不要前行,唯有退后秘密修行,从后退中才能前进。功到必然先有事端,自然成就并非强行而为,这句话意味深长,不可仅仅当作怂恿走路的话头读过。

进入敕赐的宝林寺,长老点头说道:“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叹息空有宝林之名,却无宝林之实。僧官少打道人,这在世间是很常见的,不足为奇。行者打碎石狮,这是独特的传承和论调,令人惊骇迷惑。“不方便,你就搬出去。”这可以成为圆满的方便法门,并非老孙首创,而是效法夺舍投胎之法。“若不打,抬也抬进来。”曾经经过棒喝,虽然和尚回头,但毕竟是皈依了二乘。“一裹穷”,是自家制造,孤修枯坐,一包穷骨头里面没有金丹,辱没了法宝珠林。“四张床”,师徒联榻,三家会合,五行攒簇,方能成就妙处,让人赏玩不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