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意也没去找那个躲在人群里的大夫是谁,反正声望值到位就行。

她起身,对着徒弟说:“我去活动活动,这里先交给你。”

王在连忙也跟着站起来,恭敬行礼:“是。”

他已经渐渐熟练了老师的做事方式,义诊时老师会专心对待病人,但每当坐半个时辰,她都会起来走动一番,再回来继续义诊。

柳意:工作一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对身体好。

她每天早上醒了还会做广播体操呢,如今的身体年龄才不过十四岁,做这个正正好。

病人们也习惯了柳意隔半个时辰就休息一会,此刻那些还没有登记的便纷纷到王在面前排队。

王在不急不缓询问着他们的姓名年龄病情症状,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来为之排序。

老师说这叫分诊,可以节省许多时间,王在便认真照做,且下一次再有多人诊断的情况出现时,他也会自动自发的率先分诊。

“叫什么,多大岁数了?哪里不舒服?”

他一个一个问着,等下一个人上前时,问完了没得到名字,倒是听到对方喊他:“王医师。”

王在疑惑抬头,见到面前人身着长袍,正对着自己拱手行礼,连忙也站起来回了个礼:

“周医师,您怎么来这了?”

周医师呵呵笑:“我去药铺抓药时,听闻了此处正在义诊,便想着来瞧一瞧。”

现代的古装剧里,在病人治病抓药情节时,往往将之混为一谈。

剧情画面总是有大夫坐诊,确诊了疾病之后,大夫开方,病人到旁边抓药。

但实际上,古代看病大部分情况是医药分离的,大夫看诊只管开方,病人拿着方子去药铺买药。

有那些底蕴深厚的药铺,可能会为了生意请来坐堂大夫,但显然在胡县这个小地方,药铺只是药铺而已。

周医师便是一位简简单单的看诊大夫,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医馆,平时就在家中,有人若是生了病,自然会去他家中找他。

此刻瞧着周围这些一看就穷苦,甚至还有许多是从远方村子赶来看病的百姓,心中更加敬佩,对着王在又是一个大拜:

“诸位当真是医者仁心,周某自愧不如。”

这个自愧不如,一方面是因为他从来没想过给百姓义诊,另一方面,他就算是义诊,估计也看不来这么多的病患。

王在连忙将人扶起来:“可当不得,我啊,是跟着老师来的,这诊治百姓不收一文,那也是老师的仁德。”

周医师刚刚就看出来王在对柳意毕恭毕敬,又听了百姓们说的两人是师生关系,原本还有些疑虑,但等站着看了一会柳意开方后,这疑虑也皆消散了。

这样高超的医术,别说是王在了,他要是没有老师,他也想拜师。

“还要恭喜王医师,拜得如此大才的老师,我方才瞧着,尊师当真是事无巨细的教导啊。”

说着说着,这语气里就透出了一些羡慕。

他老师弟子多,除了两个被老师偏爱的师兄,其余弟子压根没有这种被带在身边,遇到病症细心讲解的待遇。

真是没想到,王在这小老儿,一大把年纪了,竟还能拜到这样一位老师。

王在笑容更盛,虽说当日拜师时,他是有些冲动在身上的,但拜师后的时间越长,他越觉得自己之前真是机智无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