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是个很务实的人,说抄写就真的开始给鱼恩抄写,只是越抄他的心里越震惊,抄到最后已经激动地无从下笔,干脆带着鱼恩的卷子直奔皇城,有些话今天不和皇上说他都睡不着觉。

一筹莫展的唐武宗正在和三省六部主官探讨赈灾的事情,四五个人都低头不语,显然是没什么好办法。听到李德裕觐见的通报,唐武宗急忙让小黄牌把宰相带进来,他知道身为监考的宰相在这时觐见肯定有大事。

“臣给陛下贺喜,恭贺陛下得一良才,关中百姓有救矣!”

一进门,老相爷就将众人吓一跳,随后是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不明白大家冥思苦想的问题,怎么就被他给解决了。

唐武宗更是喜上眉梢,急忙问:“文饶此话怎讲?”

也不拖沓,直接将鱼恩染血的试卷交上去,然后退下来等待武宗点评。

一看见染血的试卷,本来喜上眉梢的唐武宗瞬间皱起眉头,无论是谁写的奏折,染上血再给皇上看,都是对皇帝最大的不敬。

见他这副模样,李德裕哪里不明白怎么回事?急忙解释:“启奏陛下,此乃驸马呕心沥血之作,臣怕耽搁陛下的大事,所以来不及抄袭,还望陛下恕罪。”

作为资深老狐狸,鱼弘志一听到驸马两个字就知道这篇文章准是鱼恩写的。心中不免有些得意,脸上的表情也跟着得意起来,看的仇士良牙根直痒痒。只是喜色紧紧持续一小会儿,看见卷子上的血迹脸色瞬间一变,老太监马上就知道李德裕那句呕心沥血的意思。

随着目光往下移动,唐武宗的脸色越来越精彩,时而皱眉怒目,时而豁然开朗,到最后更是喜笑颜开。

“诸位爱卿都看看义昌驸马这篇时政如何,朕以为但看这篇时政,便可定他一个进士。”

听见皇帝如此高的评价,众人心中也是颇为好奇,都想看看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

按照地位,第一个传看的当然是仇士良,老太监一边看,一边脸色剧变,心中更加肯定那天的推测,鱼弘志如此看重鱼恩,肯定是为了对付他。这篇文章处处戳到重点,样样点到要害,能写出这种文章的日,假以时日定会位极人臣。

看完文章后,仇士良想的不是文中观念的可行性,而是如何才能抵消掉鱼恩入仕后对自己的冲击。是加以培养,从鱼弘志身边把他拉过来,还是快刀斩乱麻,让他再没有发挥的余地?

护国公看完,上柱国公当然也要看看。与仇士良的脸色剧变不同,老狐狸一边看一边佩服,这鱼恩显然也是下了不小的心思,一篇文章四处讨好,而且还真能解决燃眉之急,只是这样做真的好么?看着唐武宗与李德裕的脸色,鱼弘志把嘴边的话又咽到肚子里,大事已定再多说讨人厌的话可不是他的作风。

按道理来说,两位国公看过后,应该是三省六部中的尚书省。可惜唐朝自太宗以后,只有郭子仪任过尚书令。没有尚书令,左右扑射的地位有没有门下侍中和中书令高,所以这份文章便传到侍中崔珙的手中。

崔珙出身博陵崔氏,时任门下侍中,本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可惜前有仇士良,鱼弘志弄权,后有武宗十分信任的李德裕,他这个侍中往往变成酱油党,说话的时候都少。看着这篇文章,崔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何?因为李德裕又立一功,他左相的位置又被撬动不少。

侍中看过后,便是中书令,因为李德裕事先看过,这次轮到尚书省左仆射李固言。

李固言可是个热门人物,出身太原李氏,自然是代表门阀旧势力的李党愿意接纳的人。可他还是正科进士出身,代表寒门学子的牛党又极力拉拢。为官多年,他是左小心,右在意,生怕得罪人。

文章刚入手没多久,二级宰相就匆忙看完,心里了解个大概后,交给右扑射李让夷。

在武宗时期,李党风生水起,牛党偃旗息鼓。李让夷便是李党骨干,李德裕一手推上去的三级宰相。在群相制的唐朝,没个同平章事,左右仆射,之类的三级宰相官职,朝堂上都不好意思说话。

按道理来说,三省看完,六部中最先看的应该是吏部,因为吏部管理官员升迁,考核权利最大。可惜现在的吏部尚书陈夷行还没有同平章事的头衔,算不得宰相,当然要让给身后的户部尚书牛僧孺,因为牛僧孺有同平章事的头衔,算是个三级宰相。

作为党争的代表人物,牛僧孺的一贯做法是:凡是李德裕反对的我都赞成,凡是李德裕赞成的我都反对。这篇文章自然也好不了,老相爷正一边看着,一边想着怎么在鸡蛋里挑骨头,还得挑那些大骨头。

陈夷行就要简单的多,只是粗略看一遍,然后再和李德裕交换个眼神,心中便已有计较,将文章传给旁边人。

按道理来说这时旁边站着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可现在礼部尚书崔蠡不在,旁边站的是兵部尚书郑肃。等郑肃看完,最后是工部尚书李回。

还好刑部尚书与九卿不在,不然光是传看一遍就要花费许多时间。

等众人传看完毕,牛僧孺就按耐不住率先发言:“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妥。若真依文章所言,各路节度使岂不都将封侯封王?大唐百姓本就不堪重负,平添这些王侯,光是食邑就会消耗许多赋税。而且豪门大户以良捐官,看似解燃眉之急,长久来看却又多出许多支出,户部哪有那么多钱?”

不能说牛僧孺说的不对,只是他明显有夸大的成分,而且也没摸透唐武宗的想法。

到唐武宗即位,听调不听宣的节度使大有人在,皇权衰落至极,若是能用王位换几个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他还真愿意。

作为李德裕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陈夷行肯定要在这个时候说几句话,以表对李德裕马首是瞻。

“启奏陛下,臣以为老相爷有些过滤。四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乃是我大唐隐患,朝廷弱他们就示强,朝廷强他们就示弱。若是能用几个王位换来朝廷强势,未尝不是好事。至于捐官,豪门富商捐官者不少,这些人在乎的倒不是那些俸禄,而是官家的地位。陛下可以明言,捐官者俸禄减半,岂不是两全其美?”

牛李两党就这么又开始一番你来我往,只可惜如今牛党本就势危,御史大夫李宗敏又不在,牛僧孺一张嘴明显说不过一堆嘴。再加上唐武宗已经认定是良策,当即将事情拍板才作罢。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赏赐肯定不会少,随即传旨:制曰:义昌驸马鱼恩,得才兼备,呕心沥血,心怀天下苍生,为朕分忧,屡献良策,实乃朕之良人,百姓福人。今赐鱼恩锦缎十匹,绢五十匹,钱十万,补药三十方,以慰忠良。

圣旨自然有人去写,只是涉及到传旨鱼弘志不得不说上两句,不然传旨的太监肯定找不到门。

还好传旨太监仍是马公儒,与鱼弘志走的进,这才让叔侄二人免去一场斥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